有別於東方人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習慣將自己的期望加諸在下一代身上,西方國家更注重孩子的適性發展和成長時的快樂。在英國就流行「慢養〈slow parenting〉」和簡單教養〈simplicity parenting〉」的觀念,他們相信天賦,認為後天要求孩子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並不能夠改變孩子的未來。
因此主張應該擺脫控制式的教養,且不僅是放寬對孩子的包容底線,同時也該一併調整心態,告訴自己不必一定要成為完美的爸媽,反倒要享受這段為人父母的時光。
育兒媽媽的放鬆 Me-time

在《英國媽媽這樣教孩子》這本書中,作者分享英國的小孩幾乎下午五點就開始為就寢作準備,每天放學後簡單地與父母共進晚餐,接著洗泡泡澡沐浴放鬆、更換睡衣,接著進到臥房享受親子閒聊的時光,最晚八點便沉沉入睡。這項早睡的習慣,從還是嬰兒時,父母便會培養他們規律的作息,目的除了讓還在發育中的孩子可以獲得黃金的成長時機和良好的睡眠品質外,也讓爸媽得以擁有自由的 Me-time 偷閒時間,能夠釋放育兒壓力,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延伸閱讀:Just be Yourself 勇敢地做自己! Gochui 時尚孕婦裝創辦人何慧凌道出女人心聲:「我是媽媽,但我同時也是自己」〉
在孩子入睡後,父母更可以維持原先的夫妻情趣生活,一起聊聊生活大小事、看部影集、吃個消夜和小酌,享受單獨的幸福生活。而孩子從小生長在這樣充滿愛的家庭中,自然而然也能快樂成長,擁有良好的身心健康,形成正循環。
編輯悄悄話:英式教養的早睡文化,連同卡通電視台也會配合在晚上六點五十分後播映睡前的晚安故事,內容皆與夜晚、夢、宇宙等安靜內容有關,幫助孩子順利入睡。
英國媽媽的魔法單字

雖然方才說英國提倡寬鬆的慢養,但他們對於品格上的要求仍是不可缺少的,一如我們對於英國的紳士既定印象,大人們從小便會不斷對孩子灌輸「女士優先」等尊重的禮貌,並且在孩子開始學習說話前,一定先教導「魔法單字」。〈延伸閱讀:從小教會孩子懂禮貌 – 法國媽媽的優雅教養法!〉
何謂魔法單字?就是生活中的常用禮節用語:「請〈Please〉」、「謝謝〈Thank you〉」和「對不起〈Sorry〉」,即使只是日常的芝麻小事,也必須時常把這些魔法單字掛嘴邊。同時也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向他們說 No,而非一昧的順從。當孩子無理取鬧時,英國父母會選擇讓孩子坐在閣樓的樓梯或是椅子上冷靜,並且以溫和但有力的口吻說明行為的不妥,施行所謂的 Time-Out 隔離教育法。
編輯悄悄話:Time-Out 隔離的時間可以使用孩子的年齡做估算,2 歲 2 分鐘、3 歲 3 分鐘等以此類推。
由爸爸來讀床邊故事

不若亞洲國家通常都由媽媽擔起育兒的責任,近年來,英國爸爸陪伴小孩的比例也日漸逐節攀升,不論是下班後的玩耍、餵食、洗澡到睡前故事,樣樣不少。不僅每個地區都有爸爸們的育兒聚會、在電視中常看見以爸爸為主要訴求對象的廣告,就連在暢銷書排行榜前五十名中,與爸爸育兒相關的書籍平均就有五本以上,充分顯現男性投入育兒生活確有其事。
關於閱讀這件事也很有趣,雖然網際網路蔚為風潮,但英國的報紙發行量始終位居世界第一,其主因就在英國人從小就透過床邊故事,養成極好的閱讀習慣,乃至於七老八十也還是習慣在每天的早晨閱讀紙本報紙,吸收新知和國家大事。〈延伸閱讀:從 0 歲開始教!學習日本媽媽的聰明育兒術,養出不挑食有責任感的孩子〉

而若細究父親和母親的講床邊故事風格,曾有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指出,剛開始讀床邊故事的前幾年,若是由爸爸擔任其職,會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和創意力提升有很大的助益,因為比起媽媽的朗誦模式,爸爸更擅長加入趣味和搞笑的元素,或用誇張的語氣演繹,使得說故事時間成為既歡樂又知性的親子時光。

其實育兒本該就是雙親的責任,不限定在英國,而是每個人都能夠調整的育兒方針。書本和網路資料,能夠幫助我們快速進入狀況沒錯,但找出最合適自己和寶貝的教養方針才是根本之道。切記不必多做羨慕、比較或是戒慎戒恐,畢竟每個孩子本來就是不同的個體,同種方法在每個家庭不一定都適用,最重要的是用愛滋養親子情誼,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得好,並且完全地享受這段過程!
本文參考編整自《英國媽媽這樣教孩子》一書
主圖來源:Pinterest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