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若媽咪在成為母親前,成長求學過程以及進入職場的前幾年可以說是一路順遂,從未有過經濟壓力的她,在結束第一段婚姻,成為單親媽媽獨自照顧女兒時,才感受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現實問題。當時的她嘗試過不少工作,再加上內心渴求能有更多時間心力來照料孩子,一路跌跌撞撞地走來,讓她有了創業的念頭。她的創業開端(由此處看上篇)完完全全不同於一般人因為夢想而啟航,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慢慢地從因為恐懼而邁出腳步,過了十幾年後,「跨出舒適圈」竟然變成了我的習慣與生活定律。

我仍舊時常有恐懼,常擔心自己做不到,但我也從過去的經驗中知道,「待在原地」才是最恐怖的命運,只要不斷前進,就算怕得要死也前進,痛得要命也還是前進,到最後等著我們的,就是「自由」。
這「自由」不僅僅代表財務上的自由,時間上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心靈的自由」。我不再介意自己過去怎麼樣,現在擁有什麼,因為只要我持續前行,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這種不被過去與現狀捆綁住的自由心靈,是過去我沒有跨出舒適圈之前,無法體會到的。
在多年的練習下,我已經習慣不要被恐懼癱瘓,而是被恐懼激勵。現在我挺自在於「害怕」,甚至覺得「害怕是人生的常態」了,重點是接下來我們做些什麼。〈延伸閱讀:創業不需要討好全世界,但「交淺言深」是我們常犯的錯誤!〉
積極的行動,是消滅恐懼最好的方法
當面對到新的挑戰、陌生的環境、別人的指責、環境的考驗,都會讓我們感覺到恐懼。但若當我們仍舊繼續往前行,其實會發現「行動」就是消除恐懼最好的妙方!

當我決定要搬到德國時,在事業上要做很大的調整。我不可能再像過去一樣事必躬親,對事業的掌握度也沒辦法百分百。害不害怕?會不會擔心自己做錯了決定,之後全盤皆輸?當然!我相信只要是用心投入過事業的人都懂,要十多年都高度投身工作的我,突然將自己的事業發展交託給遠在台灣合作夥伴,這是比移居德國聽不懂德語,還要令人慌張的事。
但決定既然已經做出了,就是前進。我盡力安排好了交接,將想得到的需要都列出來,一一處理完畢。雖然在一開始的確顛簸不斷,甚至也面臨到「前腳一離開,後腳就被踩」的痛苦過程,但終究拖著我自己擔心害怕的身軀往前行,我與公司都還是走過來了,而且還因為我移居歐洲而有了更多有趣的發展。〈延伸閱讀:創業 18 年 NON STOP!SHOPPING99 共同創辦人彭思齊:「連待在月子中心也在開會」〉
我的女兒十一歲時,就全然從熟悉的環境拔起,搬遷到新的國家,進入新的學校生活,有很多台灣的親友總會擔心她無法適應或壓力太大。臨行前,一位關心她的長輩告訴她:「如果不能適應,就回來台灣吧!」,這是我們對於負面感受的一般做法:不舒服,就不要做了吧!
但我的人生教練,也是我的母親與女兒的外婆,卻是這樣告訴她的:「妳不能想著回頭!妳要告訴自己『我可以的!』,然後一個個挑戰去突破。妳一旦想著可以放棄,就不會那麼努力了。」她雖然同樣有著擔憂與關心,但她給予孫女的建議,是不屈服於不舒服的感覺,是就算感受不好,我們仍要前進。這就是為什麼女兒從第一天就挑戰滿滿,卻從來沒有想要放棄的原因。而甚至,我覺得這是她為何能夠每日開懷的關鍵,因為她相信:害怕很正常,但決定怎麼做更重要。

所以,當恐懼疾病上身,那就在生活中多照顧好自己,吃得健康、多多運動;擔心自己停止成長,那就每天花一個小時閱讀;怕沒時間陪孩子會與他們疏遠,那就來計劃一下與他們的個別約會;害怕被世界淘汰,那就每週花一個時段精進新的技能;覺得想要創業卻不知道該做什麼,那就列出可能可以做的十件事,找有成功經驗的前輩討教一下。 當一感覺「恐懼」,就「行動」!重複這樣的方式下去,我們的能力只會越來越強大,而當「自我控制感」越高,也就會越來越勇敢,越來越自由。
不需要羨慕那些戲劇性十足的人生,因為「精彩」總與「辛苦」共存相生。然而如果我們對目前的生活不夠滿意,期待能走出目前的小圈圈,那就要記得:你絕對會嚇得屁滾尿流,然而你也會擁有超凡的經歷與人生,還伴隨著對自己的深度認識以及自信。〈延伸閱讀:夫妻創業甘苦談:與最親密的「他」,難道就要因此分開了嗎?〉
主圖來源:《繼母與女兒的藍調》劇照
文:凱若媽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Carol’s World(原標題:自由的秘密,是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