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夫妻問題要小孩選邊站?呂秋遠:別讓孩子被迫照顧你的情緒

by Yvonne H.
2018-05-24

好的,你們即將離婚了。關於離婚這件事,恭喜你們,畢竟對於孩子而言,幸福的單親,勝過於吵鬧的雙親。不過,關於要孩子選邊站這件事,我還是有些話要提醒你們。

從你們想要離婚開始,孩子就已經知道你們之間存在不可跨越的鴻溝,即便孩子只有三、四歲,也會知道父母相處不來。那麼,就父母不合的狀況,你希望他怎麼做?站你這邊?媽媽外遇、爸爸家暴,總之另一半對自己不好,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目共睹的,難道孩子自己不會看,難道孩子會選錯邊?(延伸閱讀:為了不讓女兒複製陰鬱人生,這位母親離開這段隱忍 20 年的婚姻)

sad child
圖片來源:pexels

基本上,就一般正常的父母而言,選邊站就是有問題的命題。所謂正常,是指夫妻互相毀滅攻擊,但是戰火不波及孩子。那麼不正常呢?亂倫、家暴孩子的情況,我們先不討論,在不正常的狀況下,要孩子親近父母,原本就強人所難。但是正常呢?難道媽媽對爸爸家暴、爸爸外遇背叛媽媽,這沒有對錯可言嗎?當然有。但是這些對錯,只停留在兩造,而不能到第三方。第三方,就是孩子。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他或許不是個好老公,但不見得不是個好父親。」

那又如何?難道孩子不應該對於爸爸不忠、媽媽家暴的情況表態嗎?

就孩子而言,不論幾歲,都有「雙重忠誠」的問題。當我們對孩子訴苦,孩子很容易為了安撫我們,而做出某些承諾,或是攻擊對方,以換取我們的安心。就像是「你以後想跟爸爸住還是媽媽住?」孩子最安全的作法,就是見人說人話,在爸爸這裡說在爸爸家住,遇到媽媽則是說在媽媽家住,總之孩子從小就得學會兩邊不得罪、兩邊都得安慰。(延伸閱讀:離婚不見得是壞事,堅定為自己而活 | LIFESTYLE 女性觀點 | 周品均)

在實務上,透過孩子的說詞,以指責對方「照顧不週」「孩子不想跟你住」的論述特別多。兩方都會設法對孩子錄音錄影,證明孩子想要跟自己,也討厭跟對方。但是就孩子而言,他們得要被迫長大,來安慰你們這兩個大人。他必須得要說謊,才能讓大人的心安定,甚至得要編出謊言,指責對方不好,讓前伴侶的形象妖魔化,符合大人們的想像。所以,當孩子說出某些話時,其實大人第一時間不是拿來做武器攻擊對方,而是應該擔心,這孩子怎麼了,他有多少話是真,多少話是為了安慰自己?

FIGHTING.jpg
圖片來源:rawpixel

「媽媽除了你,什麼都沒有了。」請想想,當我們自己的媽媽說出這句話,我們會怎麼回應?如果我們知道,這些自以為貼心的回應,會被媽媽拿去攻擊爸爸,我們又是情何以堪?我們如果不想要被利用、不想要被情緒勒索,我們又怎麼能要求孩子到庭作證,甚至是把孩子安慰我們的話記錄下來,在法院裡做為武器,攻擊對方,想要藉此取得監護權?(延伸閱讀:你的悲傷憤怒孩子感受的到,鐵人心理師:「逆境中的身教影響力更大」)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請別讓孩子來照顧我們的情緒,但卻不自知,以為這些都是為他們好。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自呂秋遠個人臉書專頁

本文作者:

呂秋遠,台灣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東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宇達經貿法律事務所負責人、NEWS 98 九八法律事務所 廣播節目主持人,常在個人臉書發表法律故事及針砭時事, 擅長利用說故事的方式, 將法律案件背後,充滿人性體驗的故事說出來。

 

相關

Yvonne H.

Yvonne H.

感性中帶點理性,樂觀的生活,有時又陷入悲觀思考。喜歡旅行帶給人的衝擊與想像,不會停止繼續探索世界。

相關文章

我究竟做錯了什麼?美國離婚教練:悲傷其實代表當事者認定的「失敗」
婚姻

我究竟做錯了什麼?美國離婚教練:悲傷其實代表當事者認定的「失敗」

...

by 媽媽寶寶
2023-09-26
「系統櫃、木作櫃」怎麼挑?5 大優缺點分析一次了解
居家

「系統櫃、木作櫃」怎麼挑?5 大優缺點分析一次了解

...

by Yukie You
2023-09-25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類別

  • 當月專題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逢九
    • Family
    • Going Green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健康
    • 居家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不吃月餅、不烤肉,專屬「賞月小偷」習俗超有趣!
樂生活

日本人也過中秋節?不吃月餅、不烤肉,專屬「賞月小偷」習俗超有趣!

by 風傳媒
2023-09-28
帶來希望的故事:《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看見好事在發生,我們都能加入「改變」之中
Going Green

帶來希望的故事:《三十九種拯救地球的方法》看見好事在發生,我們都能加入「改變」之中

by ichiro Chen
2023-09-28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世界再大,她也只想在蛹裡寂靜地長眠。」
書籍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世界再大,她也只想在蛹裡寂靜地長眠。」

by Conan
2023-09-27
《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撼動一時社會事件,直戳敏感議題的高質感台劇
影評

《八尺門的辯護人》:改編撼動一時社會事件,直戳敏感議題的高質感台劇

by Albert Wang
2023-09-27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探索更多來自 女子學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繼續閱讀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