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如果不帶任何異樣或批評的眼光,純粹當一個生活觀察家,會驚訝地發現,人類的吃相竟然如此豐富多變。
從一個人吃東西的樣子,大概可以看出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好不好?譬如,重不重視環境衛生?有沒有服務別人的觀念?生活作息有無紀律?自我控制能力強不強?以及對生活的滿意度高不高?(以下摘錄自《從習慣洞察人心》一書)
雖然看別人吃東西很有趣,不過在此要特別提醒,可別看得太用力打擾到別人吃東西的心情。
1. 細嚼慢嚥的人

吃東西習慣細嚼慢嚥的人,喜歡小口小口地品嚐食物的滋味。不管是基於養生的考量,或是牙齒不夠健康,還是想表現紳士淑女的風範,都給人小心謹慎、動作緩慢的印象。細嚼慢嚥的人最常碰到的尷尬場面是,全桌的人都吃完了只等他一個人慢慢吃。假使不趕時間還好,萬一趕時間還堅持吃到最後一口的話,就會被催得消化不良。儘管大家都曉得細嚼慢嚥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偏偏這個時代事事講求效率,連吃飯都不能放慢速度,結果讓從小養成這個好習慣的人,長大後反而過得很吃力。
喜歡慢慢吃東西的人大多非常注重過程。談戀愛時,他們主張交往過程比結果重要;闖事業時,他們強調做事過程比結果重要;養小孩時,他們認為成長過程比成績重要。注重過程的人最怕遇到急驚風型的人,會讓他們的人生節奏整個亂掉,陷入焦躁不安的情緒。
2. 狼吞虎嚥的人
和細嚼慢嚥型相反的便是狼吞虎嚥的人。他們有些是從小吃東西的速度就被訓練得很快,有些則是後天環境造成的,例如不少男生在當兵的時候,若是吃得太慢,就會因搶不到食物而餓肚子,不知不覺養成狼吞虎嚥的習慣。
習慣狼吞虎嚥的人非但搶起食物來既迅速又確實,整個吃東西的過程也很有效率,他們常常想不通:明明一口就可以塞進嘴巴的食物,為什麼要分成好幾口吃。吃東西速度很快的人,多半做事情的速度也很快。就像看到食物他們只想趕快吃完,而不會慢慢品嚐食物的滋味一樣;碰到事情他們也只想立刻完成,而不會細細體會其中的甘苦。久而久之,他們的人生就會變得只有目標,而沒有過程。〈延伸閱讀:剛吃飽沒多久肚子又餓了?心理學家表示:你的餓有可能只是隱性的「心理餓」〉
3. 邊吃飯邊看書、滑手機的人

習慣邊吃飯邊看書或滑手機的人,很多都擁有強烈的企圖心,常常會一心二用。他們無論看的是休閒娛樂的書或是正經八百的書,都會給人「吃飯不忘充電」的印象。倘若進一步探索何以他們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資訊,就會發現,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有許多等待實現的夢想,為了能用最少的時間完成最多的夢想,他們要善用每一分每一秒。
還有些人老愛在吃飯的時候思考事情,看著他們若有所思的表情,和飄忽不定的眼神,真教人忍不住替他們擔心,會不會錯把鹽巴當成胡椒粉灑在湯裡,同時也很懷疑,他們知不知道自己吃進了什麼東西。當頭腦塞太多東西的時候,連帶的專注力跟記憶力也會跟著下降。
4. 禮儀至上的人
適度的餐桌禮儀,會讓人覺得優雅而有教養,但若太過注重,則會讓人感到壓力而不自在。朋友中有一位主張禮儀至上的人,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完全符合國際禮儀的規範,喝完湯會把湯盤秀給你看;此外,叉子要怎麼拿,刀子要怎麼握,亦百分之百按規矩操作。
禮儀至上的人最看不慣同桌吃飯的人完全不懂餐桌禮儀,因為如此一來,不僅沒有人欣賞他們得體的氣質,內心更會陷入「要不要糾正對方錯誤動作」的矛盾中。其實,不只他們吃得難過,跟他們同桌吃飯的人更是如坐針氈,甚至有些人緊張到怎麼拿筷子和刀叉都忘了。
非常重視禮儀的人,多半也很重視外表、講究形式,和這種人相處,最好從吃相、裝扮到禮物都不要太過隨便,以免給對方留下「不尊重主人和場合」的印象。〈延伸閱讀:有紀律的「食」文化:個性拘謹的德國人,就連上菜順序也很講究!〉
5. 杯盤狼藉的人
儘管和禮儀至上的人吃飯會有壓迫感,不過和刀叉飛舞的人共餐更不好受。他們一手持刀一手拿叉,邊切食物邊比畫,說到興奮處,更忘了他們手上拿著武器,只見餐桌上刀光叉影地飛來飛去,讓人怵目驚心,深怕一個不小心便受到傷害。
跟動作粗魯的人吃飯則會變得忙碌不堪,他們一下挾食物時不小心掉在桌上,一下是吃東西時湯汁滴在衣服上、一下又是拿東西時打翻飲料,結果一頓飯吃下來,眼前一片狼藉。
我就曾經和漏接食物的人吃過一頓天下大亂的飯,那位朋友的桌前除了堆滿骨頭、蝦殼、魚刺等食物殘骸,還有打翻的熱湯和汽水所形成的水災區域,在視覺與嗅覺的雙重刺激下,還真是吃得有點反胃不舒服。
這個景象也代表對方的用餐習慣仍然停留在口腔期,還沒有學習好如何自己拿餐具吃飯,需要別人在旁整理善後。
6. 吃什麼都好吃的人

吃什麼都好吃的人,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吃是人生一大享受」。跟吃什麼都好吃的人一起用餐,也會覺得食物變得特別好吃,他們不僅會津津有味地品嚐食物,更會津津樂道這個菜的做法、哪家館子做得最道地,而不會邊吃邊嫌:「這道菜的火候不對」、「廚師切菜的功夫實在太差了」。
通常,很容易從食物中得到快樂的人,也很容易從生活中得到樂趣,一塊小小的起士蛋糕,就會讓他們的人生充滿甜蜜感,一件小小的禮物就會讓他們的人生洋溢幸福感。
反之,對長期食慾不振、胃口不佳的人來說,則是吃什麼都不好吃。經常性食慾不好的人,多半較容易緊張,他們無論是體質或個性均屬於敏感型,對未來的發展傾向過度擔心,任何狀況都會搞得他們緊繃焦慮、食不下嚥。
7. 準時吃飯的人

準時吃飯的人腸胃就像定時鬧鐘一樣,一到吃飯時間就會咕嚕咕嚕地叫個不停。一旦超過時間還未填飽肚子,他們就會顯得心神不寧、坐立難安,甚至有些人會因此變得暴躁易怒。除了解決民生問題要準時外,做其他事情也都有一張時刻表:幾點上廁所、幾點洗澡、幾點上床睡覺,凡事皆按生理時鐘的指示進行,最怕碰到突發狀況,把既定的作息全部打亂,這樣他們便會手忙腳亂。
8. 吃個不停的人
有些人即使肚子已經很飽了,還是忍不住要去翻冰箱找東西吃。而他們之所以會吃個不停,最主要的原因,是想藉著吃東西來放鬆、安慰自己。
我認識一個朋友皮包裡隨時塞滿各式各樣的零食,只要有空就想吃東西,嘴巴永遠停不下來。同時為了避免存糧不足,最愛拉著親朋好友一起逛超市,看他在零食區流連忘返,聚精會神欣賞、研究每一包食物的樣子,真的很有趣。
一般嘴饞的人自制力都較弱,最常看到的狀況是,他們一邊嘴巴嚷著要減重,一邊又猛往嘴裏塞零食,然後再痛罵自己:「不可以如此貪吃。」
想要戒掉貪吃的習慣,首先必須找出導致嘴饞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生活沒有目標?亦是內心缺乏安全感?還是工作過於焦慮?人際關係失和?否則,一味克制自己想吃東西的欲望,一旦欲望反彈後作用力可是很強大的。〈延伸閱讀:在暴食和極端減重循環,你被焦慮控制了嗎?〉
9. 暴飲暴食的人
除了嘴饞想吃東西的狀況外,還有些人則是屬於大食客型,大吃大喝毫無節制,無論食物好不好吃,或喜不喜歡吃,都能一掃而空。
通常暴飲暴食的人都有縱慾的傾向,對食物過於依賴,非要吃到「撐破肚子」才會停下來,甚至於有的大食客會隨身攜帶胃藥,以防消化不良。
10. 節食專家的人

身邊不少朋友都是節食專家,不僅對每一樣食物的營養成份瞭若指掌,連卡路里多少都如數家珍,常常一邊吃飯一邊分析,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既然擁有這麼豐富專業的知識,何以還需要不斷節食?深入了解之後才曉得,雖然努力充實與食物相關的學問,也積極進行節食計畫,不過達到目標後,他們就會鬆懈下來,很快就再度復胖,又得重新開始控制飲食。
11. 先吃自己愛吃食物的人
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過一段有趣的約會插曲。剛認識他太太的時候,每次約會他都覺得這個女孩很奇怪,會把所有好吃的食物挑出來放在盤子的一角。他心想,既然這個女孩的口味跟我完全不同,那我就幫她吃吧,以免浪費食物。於是,當他吃完自己盤子裡的東西後,便好心地對女孩說:「如果妳吃不下,沒關係,我幫妳吃。」
吃了很長一段時間兩人份的食物後,有一天,那個女孩終於忍不住對他說:「我不是吃不下,而是想把自己愛吃的東西留到最後再慢慢享用。」
朋友這個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他們吃東西的口味不同,而是他們吃東西的順序完全相反。朋友習慣先吃自己愛吃的東西,太太則把愛吃的食物留到最後再吃。
好玩的是,他們不只吃東西的順序顛倒,連做事情的順序都相反。這位朋友工作時喜歡先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屬於先甘後苦型;而他太太則喜歡先做自己最討厭的事,屬於先苦後甘型。
12. 按順序及規則進食

每個人對順序的定義和要求都不同,譬如說,有人把餐盤當成時鐘,進食的次序必須按照「順時鐘」的方向進行,不能亂掉,否則就會渾身不舒服。還有人是依照顏色排放食物,綠色的放一起、紅色的在一邊,食物必須歸類的井井有條,不然就無法進食。
另外也有人是咀嚼食物的次數有一定標準,像每口食物要咀嚼三十下才能吞進肚子裡,否則就覺得不消化,倘若有人不知道他的咀嚼習慣,在吃飯過程中不斷干擾其計算咀嚼次數,便會讓他們很生氣。
吃東西的時候對秩序、細節要求極高,必須嚴格控制每一個步驟,完美規劃好每一個細節,人格特質偏僵化、固執、沒有彈性,就有可能是強迫型人格傾向。

主圖來源:Pexels@fau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