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中,每天都有生命的轉瞬,同一個時間裡,有人喜悅、有人悲働,種種五味雜陳的感觸,全都是人生必嘗的滋味。
面對所愛之人的消逝,暫且不論是否身為當事人,光想著離別的畫面,任誰都會感到難耐揪心。「給予往生者尊重,撫慰在世者的心靈」是在宜興生命事業禮儀師許淑瑛 COCO 的不變原則,即便世人常用「特殊」的眼光看待她的職業,但她始終以堅定、尊敬的心詮釋自己的角色:「任何事情都有重來的機會,唯獨葬禮該怎麼重來呢?」
24 小時隨時待命,樣樣自己來跳脫世俗框架

卸下禮儀師平時的莊重森嚴,專訪當天的 COCO 帶著溫暖親切的笑容,分享自己如何從備受刻板印象框架的殯葬業中,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自 COCO 有記憶以來,父親便開始經營殯葬事業,讓她從小對生離死別就不陌生。高職畢業後,原先打算赴日學習美容美髮,卻在出發之際恰逢父親屆臨退休,因不捨家族一手建造的江山就此斷了後路,COCO 毅然決然放棄夢想、挺身接管父親的事業,一待就是 20 幾年。〈延伸閱讀:生命盡頭的課題:當身體變成靈魂的墳墓,該如何以最美的姿態與親友道別?〉

然而,無論是過去男尊女卑的保守觀念,或是社會對殯葬業的既定想像,內外夾雜的壓力,使 COCO 的禮儀師之路並不算順遂。為了跳脫世俗考驗,COCO 從業後先到相關領域磨練了 5 年,期間從接大體、洗身、穿衣、化妝,到整場喪禮的規畫、進行,樣樣親自摸索、執行,甚至曾於半夜駐守醫院,24 小時隨時待命,沒有所謂的假日可言。
彌補往生者家屬的缺憾,是禮儀師的必備專職

COCO 感性地說,當所有人都不看好自己時,只能放下身段從零開始學習,證明自己有撐起一份事業的能力,並非大家口中的「靠爸族」或「花瓶」。而或許是女性獨有的特質,COCO 除了悉心深入殯葬領域,了解多元宗教文化外,對於個案家屬的心靈關切,也是她非常重視的一環,深信「聆聽」與「陪伴」是身為禮儀師必備的本質。〈延伸閱讀:寵物溝通師不是靈媒!Leslie 用「心」與動物對話,傳遞與毛小孩間真誠的愛〉
人有一個缺點,往往要等到身邊的人不在身邊,才後悔沒有為逝者做些什麼,導致心中產生無盡的自責和遺憾。COCO 覺得,透過一場別具意義的葬禮,背後賦予的價值不單單只是對往生者的尊敬,也是填補家屬空虛心靈的強心針;例如在諮商規畫前的心理建設、傾聽往生者在世的點滴,不僅能讓客戶的心情得到某種程度的安定,也避免於儀式時因情緒波動而造成場面的失控。

當然,禮儀師本身的心境調適,也是一場葬禮能否順暢完成的關鍵。COCO 坦言,雖看過無數次的悲歡離合,但對生命的流逝依然會感到悵然,故禮儀師的養成,絕對不是短時間就可以獨當一面的,勢必得不斷訓練累積經驗。
積極參與評鑑,努力守護傳統殯葬文化

此外,自從接手葬儀社後,COCO 每年都會參與內政部所舉辦的評鑑,維持殯葬優良廠商的佳績,藉由網路渲染、價格透明化,向大眾說明殯葬業已逐漸轉型,蛻變為成熟且值得尊敬的行業,讓家屬能找到信任的團隊,協助往生者處理大大小小的身後事。
COCO 分享,近幾年隨著現代人生活步調以及觀念的轉變,殯葬文化歷經了各式各樣的減化與改革。雖說如此,COCO 仍覺得身為資深的殯葬業者,精進新知是必須的,但針對台灣殯葬文化,自己確實有義務傳承給下一代的禮儀師,讓傳統得以被保留、守護,創造新的價值。
失去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斷虛度光陰

即便已進入了半百俱樂部,COCO 也早已從前線退居幕後,目前盡量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當他們有問題時,再出面協助;閒暇時刻,她喜歡到木柵指南宮做志工,從服務中拋開煩惱,給自己一些正面的能量。〈延伸閱讀:在回憶裡重逢:值得想念的時刻,就用盡氣力去想念、去愛吧!〉
禮儀師,占據了 COOC 大部分的人生,問她是否曾經後悔,她巧妙地回答:「生老病死是注定的,重點在於如何活出精彩的一生。」同樣的道理,COCO 也灌輸於自己的孩子和後進身上,生命不能重來,每個人的相遇不管是善緣、惡緣都是一種修行;一個人的離開不代表是結束,比起失去,可怕的是沒有把握當下好好過每一天。
與 COCO 對談的過程中,編輯的思緒從原先的複雜轉為內在的平靜、從起初的卻步到後來的溫暖動容。她的處事態度,是女性舉生俱來的堅韌、毅力,反應在禮儀師身上更是勇敢、內斂,明確地展現「一生懸命」的自信!
宜興生命事業
▍官方網站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