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洪蘭曾說:「每一個親子的經驗都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研究顯示,童年的經驗對於大腦發展及未來的認知能力,影響極為深遠。0~6 歲的幼童正值大腦神經的快速成熟期,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得到充分人際互動和環境刺激,大腦組織結構便會較為綿密。「遊戲」是提升孩子語言與表達能力的極佳方式,也是促進親子交流的好機會。以下分享 5 種趣味親子遊戲,和寶貝一起在玩樂中學習吧!
1. 小熊小熊沒椅子
適合年齡:4~6歲
「一個娃娃一個家,小熊小熊沒有家,小熊小熊是誰呀?小熊小熊就是他。」首先準備比遊戲者少一張的椅子(五個人準備四張、六個人準備五張……),將它們圍成一圈排好。遊戲開始後,所有人邊念兒歌邊繞著椅子走,當說到「他」這個字時就要趕緊找椅子坐下,沒有搶到椅子的就是小熊。是個考驗反應力的簡易遊戲,讓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玩也很有趣 !

圖片來源:Pinterest
2. 親子打擊樂團
適合年齡:2~6歲
研究顯示,節奏感能幫助孩子發展數學排序及動作計畫能力。因此,在幼年時期培養對音樂的敏銳度,對未來是很有幫助的。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將鍋碗瓢盆等家庭日用品製成打擊樂器,例如響板、搖鈴、大鼓等,先拍手熟悉節奏,再用各式樂器搭配童謠,舉辦一場即興家庭演奏會 !

圖片來源:Pinterest
3. 摸摸看百寶箱
適合年齡:2~6 歲
把家裡用過的紙盒留下,在裡面放入羽毛、刷子、石頭……等,讓孩子把手伸進箱內,感覺物品的不同形狀。妳可以給他指令,例如「請拿出軟軟的東西」、「請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對學前兒童來說,百寶箱裡的每件物品都是令人期待的,特別是那些觸感奇特的東西,最能滿足孩子旺盛的好奇心。

圖片來源:Unsplash
4. 寶藏在那兒
適合年齡:4~6 歲
為孩子準備一份神秘禮物,例如他想要很久的玩具或最愛吃的甜點,當作寶藏。製作一張張小卡片,可以用文字搭配圖片,例如畫一個衣櫥,在旁邊加上國字和注音。把它們藏在家中不同角落,先給小朋友第一張卡片,讓他化身小小偵探,跟著提示一步一步地找到寶藏。在解謎的同時,能訓練孩子對周遭事物的觀察力和敏銳度。

圖片來源:Unsplash
5. 瞎子摸象
適合年齡:3~4 歲
找一個家中比較開闊的空間,用布把孩子的眼睛矇住。妳可以學鴨子、小羊、鳥兒的叫聲,或者輕輕哼一首兒歌,自由的移動位置,讓他順著聲音的方向找到妳。但要注意的是,這個遊戲的時間不可以太長,矇眼 5 分鐘就差不多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妳家也有 0~6 歲的兒童嗎?陪伴始終是父母重要的功課,爸爸媽媽應鼓勵孩子探索世界,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管是父母說的話、做的動作還是表情,都會激發起孩子極大的學習興趣。將這幾個寓教於樂的親子互動遊戲收藏起來,在玩樂中,激發寶貝們的記憶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延伸閱讀:給愛家庭的妳 – 2017年度親子教養書 TOP 5
延伸閱讀:寶寶閱讀起步走,掌握三大技巧成功親子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