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在 51 歲那年過世後,《我媽的異國婚姻》作者陳名珉成了母親的母親,看著自己的母親熱衷穿梭在新戀情裡,每次的脫韁失序、精神瘋狂、我行我素、不按社會期待的作風,都挑起母女間的爆炸爭吵,在火爆的愛恨交織裡,有天,作者收到 61 歲的母親從澳洲傳來的訊息:「我結婚了」,雖然早有心理準備,看到這 4 個字仍是五味雜陳,然後和母親在電話中叫囂開戰,母親吼著說:「都是妳和妹妹的錯,害我沒臉在台灣生活,逼不得已才再婚!」作者胸口像被棍棒往死裡打。
人生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曾經以為最愛的人會傷你最深,但從無數爭吵怨懟的愛恨交織中,作者學會退讓,試著理解母親喪偶後的寂寞和渴望,最後像放風箏一樣,讓她自由飛翔,在第一次和繼父的年夜飯餐桌上,明白人生裡沒有誰會被誰取代,有的只是不停地相融,找到快樂生活的方式。(以下內容擷取自《我媽的異國婚姻》)
二○一八年的農曆新年前,她和阿伯回到臺灣,第一次在臺灣過農曆年。(延伸閱讀:父親驟逝母親再婚澳洲網友,《我媽的異國婚姻》:「無數爭吵後,還是對她說一路順風」)
這是她婚後我們第一次一家團聚起來過年。四個人坐下來,圍著一桌吃年夜飯,感覺非常奇妙。
還記得我說過的?曾經,我是那麼不願意讓另一個人走進我爸建立的家庭,坐在他的位置上,我覺得,誰也不能代替我爸。
但在今年的團圓餐桌上,面對阿伯,我卻覺得沒有違和感。
阿伯極其挑食,他對青菜毫無興趣,但我媽卻是一個熱愛蔬菜成性的人。餐桌是我媽掌管的天下,她準備了火鍋,往裡面丟入各種各樣的蔬菜。而阿伯有一個吃烤肉用的電烤盤,他把醃製的牛肉往上面擺,在滋滋作響、香氣四溢的燒肉聲中,開開心心地大嚼烤肉,一面看著我媽往嘴裡塞花椰菜。
他會叉著牛肉(讓阿伯用筷子實在太殘酷了),在我媽面前轉兩圈,像逗小狗一樣地壞笑,說:「要不要來點牛肉啊?」
我媽用筷子推開他的叉子,挾了高麗菜蘸調好的醬汁,含糊不清地說:「不要,不要,我不吃,你吃!」
阿伯一連兩次牛肉誘惑,不見我媽上勾,怏怏地收回了叉子,把牛肉塞進自己嘴裡,對著我媽說:「妳,兔子!兔子!」
我媽回敬,「你,老虎!老虎!」
阿伯得意洋洋,舉著叉子喊:「我是老虎!」說完還虎吼一聲,樣子非常幼稚,跟幼童沒有兩樣。
我媽對我擠眉弄眼,用中文說:「他就是這樣,孩子氣,真讓人拿他沒有辦法。」但語氣並不是無奈的。
這樣一家團圓的場景,即使是在我最瘋狂的想像裡,也未曾出現過。但它確實發生在現實中。環顧在座每一個人,就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明白了許多事。
我想,這就是家會有的樣子。雖然少了一個人,雖然新增了成員,但還是家。家有各種可能的模樣,一個人的家也是家,四個人的家也是家。有人離開,有人加入,有些失去是永遠的,有些變化是長久的,但都沒有改變家存在的模樣。
父親過世後的每年除夕,即使三人圍爐,但想到永遠缺席的爸爸,我的心情總是滿懷哀傷,好像所有的圓滿都帶著點殘缺,有些缺憾永遠無法補滿。
但就在阿伯加入除夕餐桌的那個晚上,我清楚地感覺到,殘缺已經不存在了。
圖片來源:Paul García@Unsplash
我爸是從這張桌子上離開了,但他活在我的心底,透過我的眼睛,與我們存在。
我想,如果老爸地下有知,也會為我們高興,為老媽高興。因為最後,我們都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了活下去的方法。
我媽,年過六十,在生活上仍然奮勇不懈,選擇自己覺得快樂的方式生活,努力朝著那個方向前進,自始至終沒有妥協。而我們也都接受了她的選擇,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她能這樣活力十足地生活、有一個人能夠接替爸爸與她同行,是她的,也是我們的幸運。
沒有誰會取代了誰,有的只是不停融入。
主圖來源:Alex Blăjan@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