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 10:00 一到,大夥們紛紛就定位,拿出筆記本和錄音筆,坐姿端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台上的老師。這裡不是學校,也不是補習班,而是臺北市大安區群賢里的里民活動場所,仔細端詳,台下的學生皆為白髮蒼蒼的爺爺、奶奶,他們正捧著那支代表「科技前衛」的智慧型手機,準備學習 Google Maps 的操作方法。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但大家往往卻忽略了:「既然要學習,那老師在哪兒?」這樣的訴求,被三位中青生代聽見了。2016 年由主要創辦人劉書華(小劉老師)與共同創辦人畢偉功(小畢老師)、陳麟(小麟老師)開創了智樂活樂齡活動社群,他們捨棄了原本的工作,成為長輩們的專屬老師。
本次,《女子學》專訪了共同創辦人陳麟,站在女性的角度來與我們分享,轉職、創業,以及進入不同專業領域後的心境歷程。
不惑之年,是人生目標的轉折點

「下一個 10 年,我在哪?」人們習慣將每個 10 年、每個年齡開頭的轉變作為分界點,並帶著一股比平常更想改變的決心,對陳麟來說更是如此。
回想創業前,她做過活動計畫、講座策展、媒體採訪、行銷規劃等企劃領域,也曾擔任過 2 個協會的秘書長,對組織、架構能力有著豐厚的經驗。3 年前,剛滿 40 歲的她,萌生了轉行的念頭,恰巧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剛創辦智樂活的劉書華,因緣際會下當起了活動志工。(延伸閱讀:【各行各業的她】在風雨中堅守岡位,為觀眾說出動聽的故事-主播培滋在鏡頭下的工作日誌)
在經過和長輩長時間面對面互動後,陳麟深刻體會到人與人間最單純的關愛,這種自適自在的感覺,無形中成為一條牽引的線,給了即將步入婚姻的她另一個新選擇,很自然地在一年後以共同創辦人的身分進入團隊。
各司其職,學以致用過去的專業

然而,創立公司不簡單,特別是以樂齡族為對象,許多人都以為他們是志工或是社福團體,必須不斷地向大家「自我介紹」。因此,智樂活團隊利用一年的時間,深入地方鄰里授課,每周固定的時間教社區長輩使用一個 APP,採不收費的方式,用最真誠的互動,邀請長輩走出家門、迎向學習。
陳麟笑說,自己和兩位夥伴都是「資深行銷」,即便挑戰不斷,但依舊抱持著「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心態,用各自的專業幫助品牌成長。如創辦人劉書華,過去為專案經理人,負責許多電子科技品牌的推廣,故能容納不同的意見,成為核心的領導者;畢偉功之前為遊戲產業的行銷企劃,對教材邏輯歸類、製作便特別拿手;而陳麟則是運用企劃、採訪的能力,提升活動內容與課務的多元性。

三人各司其職,一步一腳印踏實地往前走,不知不覺公司也成立 2 年多了。目前已累積 22,500 個授課人次,實際接觸 5,000 位以上的長輩;智樂活授課風格生動有趣,除了 APP 教學外,也包含戶外的移動教室、手作 DIY 等互動活動,課程變化性十分豐富。
磨練耐心,將本質善意投入生活

陳麟坦言,本身並不是特別有耐心,但自從成為樂齡族的老師後,漸漸學會帶著同理心來面對,像擴大嘴型、放慢講話的速度,或者盡量以長輩聽得懂的方式來作論述等。比方說,Facebook 可以建立起個人的交友圈,在智樂活的解釋下便成了:「全世界的畢業紀念冊」,用從前年代的關鍵字,更能達到共鳴和教學效果。(延伸閱讀:那些年孩子教會我的事!Effect Hopes 創辦人余亞平:學習障礙不是人生的天花板)
此外,陳麟也把這份用心帶入家庭中。新婚不久的她,前陣子發現婆婆想學唱歌,她便自告奮勇地將 Youtube、藍芽喇叭的操作與使用方法,細心地解說讓婆婆聽,這個動作在無形間拉近了婆媳的距離、增加家人情感,婆婆也很開心地到處和朋友分享媳婦的教學,讓陳麟明白:「只要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體貼,人們的善念自然就會激發出來。」
唯一績效:讓大家帶著笑容下課

去(2018)年開始,智樂活開始做師資培育,將實際上的教學經驗以及對長輩的了解,分享給有興趣的同好,這當中有剛畢業的學生,也有屆齡退休的樂齡朋友,皆抱持著一顆「陪伴」的熱忱,由不同的角度詮釋多元的授課方式,將智樂活品牌又推往了另一個層級。
陳麟認真地說:「我們沒有要求 KPI,唯一的績效就是要讓長輩下課時能帶著笑容。」要讓大家了解,智樂活不僅只是手機老師,而是會有著滿滿善意分享新知的好朋友,用這樣的切角,吸引長輩走出家門。(延伸閱讀:「空巢期」成為人生轉捩點:二度就業的她,成為失智長輩口中的天使照服員)
對於未來,三人希望能服務到更多的長輩,深入台灣各地,因應著超高齡化的社會,提供專業與實質上的幫助。此外,智樂活也計畫開發出一個專屬樂齡族的活動平台,並培育更多的師資,共同關懷這群正走在第二人生上的智者。
圖片來源:智樂活粉絲專頁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