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推動「性別平等」帶著與生俱來的使命感,也是源自於對母親的景仰,她的人生鋪展開來,是一條條通往稱為「平等」的道路。她扭轉一般人對公務員的「刻版印象」,期許自己透過政府公部門的影響力,傳遞更多對於「性別」的正確觀念。今天女子學邀請育苡,來為我們分享她的奮鬥及成長之路。
Q:育苡目前任職於新北市社會局,也有擔任性別平等講師,可以跟我們分享妳的工作內容嗎?
A:我目前在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擔任局長機要秘書,服務的對象是「兒少婦老殘貧」等社會上較弱勢的民眾,因此社會局可以說是整個市府 29 局處中,排行前幾名與民眾接觸最多最廣的單位。

這邊的工作環境非常熱鬧,常常有民眾會來申請、諮詢,弱勢民眾看到我們,似乎像找到了訴苦的對象,往往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因為社工的工作,講求感性的「同理心」,以前總是習慣理性「給出解答」的我,才發現原來「傾聽」與「陪伴」,也是一種需要練習的能力。
Q:在這份工作之前,妳曾經有相關的背景經驗嗎?
A:在局長帶我進入社會局之前,我是一名商務律師,沒有任何的社政背景,也完全沒進過公部門,甚至連公務員最最基本的常識,像什麼是「文」、「稿」、「簽」都不知道。前任局長的秘書非常優秀,但他只帶了我一天,就被調去其他單位。從第二天開始,我就得自己一個人,協助局長處理高達 9 個科、4 個室、3 個附屬單位的所有業務!

還記得那時候,我幾乎天天都晚上 10 點後才下班,偌大的辦公室裡只有我一個,也是每天最後關燈的人,累到連「怕鬼」的心思都沒有。但還好有撐過那段時間,也很幸運有非常好的長官、同仁一路協助我,讓我越來越上手、慢慢跳脫沉重工作量帶來的壓力後,才能深深體會到這份工作的價值。
非常感謝當初自己有跨領域的勇氣,願意一頭栽進完全沒接觸過的社政領域,從這份工作讓我看到,社會上還有很多在生活邊緣掙扎的人,還有許多需要協助才能站穩腳步的家庭;也讓我了解到,原來公部門能做的遠遠超乎想像,只要妳願意多盡一分的心力,對這個社會就能產生像蝴蝶效應般的影響。
Q:對於推廣「性別平等」,妳好像有一種使命感?
A:其實當初進入社會局,我期許自己能推動的最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性別平等」。因為我受到母親的影響非常大,從小時候我就是她倡議性別議題時的商討對象,也是她舉辦性平活動時的終身志工。她時常流露專業、自信的神采,強悍中又帶著柔情,是我從小到大的偶像。

在她的薰陶之下,我的成長之路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性平活動和講座,撰寫許多有關性別議題的新聞稿,並設計各種性平宣導品,「性別」議題對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然而了解是一回事,要能將妳的想法傳達出來、影響他人,又是另一回事了。即使已經辦過上百場的性平活動,然而要走上台獨當一面成為一名性平講師,真的需要一股「打從心裡相信自己」的「傻勁」。

Q:剛開始為性平議題宣導時,讓妳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
A:Facebook 執行長雪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說:「有人讓你上火箭,別問位子在哪裡」!還記得我的第一場性平專題演講,就要面對 100 多位團體領袖,要講一個多小時的「性別科技能源」課程,最照顧我的乾媽知道這個機會,就鼓勵我一定要去。
掙扎了三天後,我左想右想到底自己有沒有能耐應付,然而最後站上台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真的想太多了,多年累積的背景知識和充分的準備、有趣的舖陳,讓我的第一場演講在掌聲如雷中成功落幕,連自己也出乎意料。
Q:這次經驗應該也為妳之後的路打上一劑強心針吧?
A: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的確讓我發現了自己的天賦。之後我更加深入的鑽研性別知識,也花更多心思去思考,一場演講到底怎樣才能更吸引人、讓聽眾更能吸收、引發迴響?
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慢慢的,我的演講已經從一開始的一個多小時,慢慢擴展到3小時、再到一整天,現在我已經可以主講 3 個全天的系列講座了。一次次的成功經驗,讓我的演講邀約始終不斷,光去年我就講了 63 場,今年也已累積了快 50 場!

Q:妳覺得「演講」賦予妳什麼樣的意義?
A:「演講」是一個到處去看看的好方式,因為演講,我踏遍了臺東、臺北、基隆、新竹、桃園、臺中,及新北的 29 區;也去了警政署、勞動部、青發署、中央存保公司、空軍戰指部、憲兵訓練中心、扶輪社、各公會社團及社區…等平常沒有機會去的地方。

因為偏鄉和城市,對於性平講座的期待及接受度都不一樣,每一個組織,也都有獨特的文化,因此,沒有一場演講是可以被複製的。我非常喜歡去不同的單位演講,也樂於準備新的主題,更喜歡聽眾對我提問。每一場演講,當看到台上台下激盪出來的火花,以及聽眾對性別議題開始有感,甚至產生興趣,都成為我放棄所有休假日和休息時間,到各地演講的最大動力。

有人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之一,就是把自己的觀念放進別人的腦袋裡。感謝這些年來的邀請單位,讓我常常能向世上最難的事情挑戰,且能收獲到無比甜美的果實。
Q:對台灣現在的性別平等意識現況,妳有什麼觀察?
A:倡議「性別平等」難於其他社會議題的是,這是一個面向很廣、亙古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因此許多問題大家總覺得習以為常。縱然台灣是世界上性別最平等的前 5 名國家,但當討論到「性別平等」議題,最常招致的揶揄就是:「女人都當上總統、我老婆在家都比我強勢,這年頭還有什麼性別不平等可言?!」
的確,或許從單方面角度看來,兩性關係較過去有所改變;但縱觀面向來看,在許多領域,客觀統計數據都顯示,女性還是處在一個結構性的弱勢中。比如性侵害、家庭暴力、性騷擾、家庭分工…等,都是女性一生中或多或少必須面對的問題。只是人們常把個案當成通案來詮釋,其實時至今日,性別不平等仍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