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安穩,會忘掉危機意識;喜歡依賴,會失去自求能力。要是不放逐自己在海洋,不會學懂游泳。Helen 是家中幼女,從小有家人寵愛,朋友擁護,坦言從前是個溫室女生,甚至有公主病。「當你是個孩子時,不會知道自己是個孩子。」從她說出這句話,證明終於成長了—由全情投入一段感情後痛失所有,一年三個月後才明瞭一切都是毀於自己雙手的一刻開始。
遇到問題,找別人幫忙或許比自己摸索更快解決,但你就失去了令自己變強的機會。Helen 自言對人依賴性很強,無論是生活上的問題,還是心靈上自我價值的肯定,都希望從別人口中找答案,縱然聽她說話侃侃而談,強而有力。「也許是獅子座表面強悍自信,內心則如貓需要愛護。」可是這樣的她並不快樂。無論再多的照料,孩子總會踏入一個階段,要證明自己不是孩子。Helen 選擇獨遊迫自己學習成長。「20 歲,第一次獨遊台灣,第一次遇上地震,熟睡中感到床架在搖動,當地人習以為常,我卻不懂避震求生。」在香港,習慣安穩。一個人面對突發事,沒身邊人幫忙,唯有「馬死落地行」,她看到不一樣的自己,從此誓要每年來一趟一個人的旅行。
當熱戀歸依平淡 是變淡還是公主病作祟?

學習獨立處理生活問題,不難,最難是擺脫心靈上的依賴。同年,Helen 遇上了一位如今提起依然心痛的男生,「當時我們一拍即合,是眾人眼中一定會結婚的一對,他成為了我的人生,永遠我做什麼都要跟他在一起,連吃飯,也一定要等他回來才吃,否則我不吃。」一切來得美好,也無風無浪。當關係步入第三年,也許由熱戀歸依平淡,平淡讓人生怕變淡,平靜得不禁令人心興風作浪,胡思亂想。「我的公主病發作,想他哄我時,他不哄,我便生氣,我覺得他不像開始時般關心我和愛我。」述說內心的控訴,談情變成吵架,愈想對方著緊,愈將對方捉得緊,一個追,一個躱,關係變得沉默。「那年生日,我們相約看流星雨,想尋回三年前一起時的情景所有的感覺,可是我告訴他,三年前後感覺不同了,我覺得不快樂,為什麼?」男友卻不明白女孩當下的心情。(延伸閱讀:專訪作家張西的創作路:「做一箋可以被很多人讀懂,但只有自己能拆封的信。」)
獨遊德國 身在他方心卻更近

關係走累了,也許需要休息,短暫的別離可成為感情的催化劑,Helen 獨遊歐洲三星期,期待為困局找出口。「我在德國慕尼黑啤酒節飲醉酒至入醫院吊鹽水,一醒來看見許多病人頭破血流,大家都因醉酒而弄至受傷,我不停哭,多麼想他此刻在身邊。剛巧那段時間德國發生多宗恐攻,男友得悉也致電關心,但我抱怨他不夠著緊。」後來才知,男友早已四處緊急打聽情況。「如果他多表達,我就不會沒安全感。」
經過分離,遇上事故,兩顆相愛的心仍然希望繼續在一起。「是小別勝新婚,可是不久又故態復萌,他又不把我放在心上,關係彊硬,不再誠實對話,我便提出分手。」是真的死心嗎?「既然他不留我,代表也想分開,就由我了斷吧﹗」二人曾經的約定,隨即化為烏有。「我們都熱愛挑戰,曾經約定要一起到尼泊爾登山。分手當日,我還問他:『我們是不是不可能一起去尼泊爾了?』」關係就在沈寂中結束。Helen 向二人的家人與好友交代分手,男方家人換來一句:「謝謝你跟他在一起,從未見過他如此快樂。」(延伸閱讀:完美伴侶真的存在嗎?除了責任感,由內而外的成熟與體貼也是必要條件)
後悔當初:他怎麼會不愛我?

沒有第三者出現,兩顆明明相愛的心卻走不下去,Helen 當時認定對方不夠愛自己,言談間卻埋藏無盡依戀。「我終於明白什麼叫『另一半』,當你失去他時,人生變得空洞,整個人好像失去了一半。」分手後一年三個月期間,Helen 在感情、工作與人生都陷入混沌。「一次我在整理前度舊物,尋回他昔日寫過的心意卡,頓時淚崩﹗這個人每天工作朝 9 晚 10,我還要煩他,只懂『鬧彆扭』,他卻一直無怨言,照單全收,他怎會是不愛我?」
Helen 嘗試再找前度,可是他只留下一句:「我們做了後悔的事,以後不再犯就好了。」當時她不明白,只陷入情緒低谷,後來決定獨遊尼泊爾,獨自登山,履行與前度的約定,為這段感情劃上句號。
登上潘恩山山頂 獨自履行與前度約定

Helen 展開 4 日 3 夜的潘恩山之旅,沿途看著喜馬拉雅山,認識了一對夫妻,男的愛攝影,女的便為他擔傘,二人和而不同,非常恩愛,令 Helen 當頭棒喝。「陪伴不一定要一起做相同的事,每個人的人生本來就不同,你有你想做的事,但不都是要在一起,從前我不明白。」手挽緊愛人,捉得太緊會痛,她卻只管施壓,而沒想過對方感受。

「當我登上 2900 至 3200 米的最後路段,氣喘著趕看日落,那時體力透支,導遊提出幫我提背包,我卻拒絕,要是前任在,我早就把背包給他了。」這次她咬緊牙關要獨自完成路程。「終於登上 3200 米山頂,那一刻我豁然開朗,心想:『我到了,你呢?』原來我的人生不一定要有他,一個人也可以成事。從前是我太沒自信,沒安全感,我需要別人證明和肯定,便不斷向他掘取,自己不快樂,便怪他不夠好,於是不停逼迫,又將他放得無限大,卻失去自己,要從他身上取得所有自我價值,是不健康的關係。」當你敢於一個人踏出去,便發現你的能力其實比想像中大,自信與安全感應該由自己建立。(延伸閱讀:開始看重愛情以外的事物:給 30 歲後走過歷練並不斷成長的你)
相比情傷,內省與重整心靈的過程,更需要心力去撫平。
剎那頓悟,分手的真相不是對方不夠愛自己,而是女孩的心未夠獨立和堅定,在依賴中尋找存在價值,忘了應該親手為自我價值下注釋。慣受寵愛,一切都變得理當然。曾聽說,如一個人每天都給你 1,000,有一天他只給 999,你便認定他虧欠,這是知足與感恩的課題,愛情如是。
道理明白了,不一定就能重來,但記在心上,是為下段愛戀吸收陽光。
「我終於明白,不打擾是最好的。」Helen說。
攝影:黃寶瑩、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場地提供:PMQ Taste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