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規也好,標新立異也罷,若正堅持的是自認為對的事,那就別顧忌太多其餘考量。這看似難以執行,其實大多時候只是被既有的道德規範框架罷了,若能先釐清究竟何種信念是自己想依循的道路,或許就不會感到迷霧重重而怯步。
透過什麼不是你,來發現什麼才是你

在繁雜的社會化過程中,我們會受各式各樣的規範,在遵守過程中會發現,某些規矩確實有其須存在的道理,某些卻沒有,這樣的價值衝突通常發生在不同世代間,彼此社會背景不同,對於「合理與否」的界定標準自然有其差異。
面對合乎規範卻不合理的要求,自然會在心裡產生抗拒,並且出現對世俗規範的好壞之分。而這時,就能夠透過發覺什麼是你不想遵守的,來釐清什麼是自己在這世上想追求的生活準則。(延伸閱讀:30 歲後的生活規劃術:不再熬夜爆肝,學習拿捏「輕重緩急」並空出時間與自己對話)
自認錯誤的觀念,就停止延續它

「我們也是這樣苦過來的」、「你們這代已經夠輕鬆好命了!」這幾句長輩們掛在嘴邊的話語,相信已成這世代多數人的共通記憶。不可否認的是,上一代的耳提面命確實有道理,只怕我們不知長輩們的艱苦,會生在福中不知福。然而,這之中有許多觀念和行為,是長輩自己也感到遵循不易的。(延伸閱讀:渡部太太的 3 大育兒原則:凡事沒有定則、不求完美主義,找出自己與孩子最輕鬆的相處模式)
好比,自己幼時明明最討厭父母只一味打罵而不過問事情原委,卻在成年生子後也如法炮製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承受相同的委屈;又好比初入職場時無法認同公司的制度,卻在升遷後步入前人的後塵……諸如此類的事,都屬於「明明無法認同某些觀念,卻又將這些錯誤一代代傳承」的矛盾現象,為何不能就此打住你認為錯誤的事情和觀念?
勇於開創屬於自己的道德舒適圈

若有某項作法或規範是你打從心底無法認同,就請停止它,別在無意中將它傳承,更別「好心地」附上「我們也是這樣苦過來的」的受害者心得,因為這無法讓人打從心底認同,只會更加難以接受。錯誤的觀念,就讓它淘汰,有些事物和規範的存在並非必然,大多時候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所以我們也要這樣」的從眾心態而散播,而非它無可或缺。(延伸閱讀:在日常累積善待與相助:當心靈往正向邁進,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成為撫慰的力量)
這時,就要回到一開始的「透過什麼不是你,來發現什麼才是你」來思考。從你不願遵循的規範出發,思索若不想這麼做的話,還能夠做些什麼讓事情更好、身邊的人更團結,就算你還不知道該做什麼,至少也已經搞懂了不該做什麼。這就足夠讓世界變得更好了,因為這表示,有愈來愈多人正遵循自我而活,而非無奈活在連自己也抗拒的觀念之中。
在世俗道德標準下,堅持你認為對的事,反正這世界瞬息萬變,推陳出新,一直都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便握有的超能力。別怕觀念太前衛,若你認為它是對的且不會傷害到他人,何不大膽堅持?
主圖來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