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電影《聽見歌再唱》,讓我哭翻了不僅僅是那一句句當頭棒喝的金句,更讓我淚水直流的是那些偏鄉的孩子….。
他們幾乎是隔代教養,因為父母都到城市工作賺錢,只能將孩子留下來給阿公阿嬤照顧,甚至有個孩子是自己獨居在鐵皮搭建的屋子,晚上煮泡麵,偶爾同學家長會將他留下一起吃晚餐,孩子每天在路上撿玻璃空瓶,希望能夠換取微薄的金錢。電影裡,每個孩子放學後,不是悠哉地回家吃點心看電視,或是跟城市孩子一樣趕往安親班寫作業;而是趕忙回家幫忙家裡的工作,採收水果,或是帶便當回家給不良於行的爸爸用餐….
這些孩子的生活品質雖然沒有我們城市孩子來的富足,但是看著他們擁有的天真笑容並且知足,怎麼叫人不心疼呢?
這部電影取自真實故事改編,也就是說這樣的孩子是真實存在著….。電影角色原型為馬彼得校長,他曾說「原住民的小孩子,最缺乏的兩件事情,一個叫機會、一個叫信心。合唱不是目的,它是一種策略,是教育的策略,是要實現、改變他們未來命運很重要的一個策略。最終的目的還是在教育,不是音樂。」
所以能夠改變偏鄉孩子們命運的是「教育」!
偏鄉教育_南澳小人 1 號
偏鄉教育問題並不僅只是存在於深山裡。
南澳這個地點,位於台北人後花園宜蘭羅東鎮 24 公里遠的地方,一個從台北開車 90 分鐘就可以抵達的地方,而這裡也可稱之為偏鄉。 2021 年 2 月初的時候我來到南澳的小人1號當實習老師,一下火車,寧靜的小鎮;火車站邊就是一間小學,再往前一點點又是另一間小學。

在這樣小學密集林立的地方,如果在大城市,應該轉個頭就會看到滿滿的安親班吧….而這裡,沒有任何一間安親班存在。
第一次到小人 1 號的我,好奇著問駐點老師,這裡的學生放學都不用去安親班嗎?駐點老師告訴我,這裡在乎成績的家長少,有需要去安親班的孩子佔少數,有需要去安親班的孩子從學校放學就會立刻搭火車進羅東市區上課;所以在這裡學校安排課程,他們絕對不能超時下課,因為會影響有要搭火車的孩子們追火車。
而大多數的孩子,放了學不知道要去哪,就會在街上遊蕩,沒有目標,很有可能孩子的路就偏了…。
籿苗教育發展協會
我在當時的文章裡提到「小人 1 號在當地辦的課程都是免費的課程,要協助偏鄉孩子,讓孩子們放學後有地方去,不要走上偏路,甚至目標要教會孩子一技之長,不愛念書沒關係,但是要有一技之長,連小人 1 號的場域都已設定好未來用途,是要讓孩子能夠留在這裡發揮技能。」

小人 1 號是誰?這麼有財力呀?創辦人—扣扣老師,於 4 年前創辦 #小人小學和 #籿苗教育發展協會。扣扣老師帶了一群老師做親子教育,漸漸發現,實際有需求的一群人並不是身處在大城市有經濟能力的親子,鄉鎮裡有更多需要被幫助的孩子。因緣際會之下,扣扣老師選擇大南澳為起點,目標一步一步走向台灣更多的鄉鎮,希望能夠幫助當地孩子泯除「 城鄉差距、資訊落差、資源分配」狀況。
籿苗教育發展協會在南澳當地設計了一連串的校內外陪伴,小人 1 號便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課後教育基地;進入當地學校服務孩童,協助孩童找回認同感,並且建立師培安全網路。更設計多元課程給當地孩子們,教導傳授許多技職能力,培養孩子們的自信心。「青少女女孩日」讓女孩們認識自己,保護自己,知道自己有無限可能。
美好的計畫需要你我的牽成
這麼龐大的計劃,需要許許多多的資源,不僅是講師資源,維護空間的資源,培養當地師資的資源….這些都是一筆筆沉重的開銷。
當我在等待營隊正式開始時,扣扣老師窩在一旁忙著,忙完後走過來跟我道歉,沒有時間跟我聊聊,因為剛剛正忙著處理老師們的薪資,並且告訴我這裡每一筆的支出都要審慎使用,因為都是來自各方贊助者的愛心。

這次籿苗教育發展協會 開啟了一個大計畫,計畫暑假的時候把城市小孩與偏鄉小孩一起聚集在南澳的海邊,享受一場「親子公益演唱會」;(不過,因為疫情,目前暫定改為線上演唱會)
這只是個開端,讓更多人認識協會與協會的目標及願景,重視偏鄉孩子們的未來,一起協助完成教育陪伴的計畫,進而再往更多的城鎮邁進。
身處在都市的我,從沒有深刻體悟到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未來命運,更沒想過我可以幫上忙!
我已經和協會裡的珍珠老師提到,之後要規劃時間到南澳實際參與小人1號的課後課程,陪伴孩子們。教教他們英文,協助培養他們開拓國際視野,挺好的!
需要你的行動

非常謝謝你,閱讀了這麼長的一篇文章。如果你看過「聽見歌再唱」這部電影,會擔心偏鄉孩子們的未來;如果你願意為偏鄉的孩子盡一份力希望你能夠動動手指,進入這個網站,一起幫助這些孩子們。
如果你還想要更了解他們,可以看這集影片,扣扣老師告訴你為什麼他要成立這個協會。或是搜尋扣扣老師、小人1號、籽苗教育發展協會 等等這些關鍵字,會有很多報導讓你更認識他們。
本文內容轉載自莎莎堂主陪你 fly
主圖來源:小人1號:南澳小孩的圖書遊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