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彣(音同文)是青年創業家。身為 LIFE DESIGNER 創辦人的她,協助年輕人自我叩問:「是否瞭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11 月 22 日她出版新書《出發!成為我們期待的大人:給年輕人的 30 個關鍵字》,書中暢談年輕人最關心的 30 個關鍵字,她以自己的成長經驗,告訴年輕朋友,就算現在沒錢沒資源,但只要培養出支配時間的能力,珍惜每一個來自身邊的機會與可能,就擁有選擇未來的自由。
發明睡金論,別人睡覺,我賺錢!六年存進 200 萬!

陳怡彣畢業於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有「時間管理達人」之稱的她,善用時間跨社群學習外,也打工兼家教,更發明「睡金理論」,靠著嚴謹的時間管理,在大學畢業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在「大學生畢業即是負債」的現代社會裡,簡直異類,也引起媒體爭相報導。陳怡彣表示,大學生有許多閒置零碎的時間:像是「早八」的課大家往往蹺課在家睡覺,要不就是虛擲假日上午時光,這些時間若用來打工,四年來累積將是一筆很大的財富。〈延伸閱讀:有穩定的工作又如何?自愛工作室 Kaka 從鑲嵌玻璃藝術中找到人生突破口〉
於是當別的大學生在早八蹺課睡覺時,他勤接家教,在別的大學生假日虛度光陰時,他外出打工,日積月累,加上不過度消費,她在大學畢業後存了 100 萬元。考上研究所後,她有更多時間可以利用,僅僅兩年,又存了 100 萬,總計大學、研究所共六年,存了 200 萬,也算是她「睡金理論」的具體實踐。
為學生圓演藝夢,街頭搭訕王小棣導演

陳怡彣回憶家教工作,有辛苦,也有溫暖。在多雨的基隆,她騎著機車,在學校與學生住家間奔波。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學生不愛讀書,但她觀察到學生熱於展現自我與表演的特質,正當陳怡彣苦惱該怎麼幫學生時,某日在臺北街頭,她看到王小棣導演的身影從旁經過,於是便宛如粉絲般尾隨,並鼓起勇氣搭訕,詢問王小棣導演是否能幫助她的學生進演藝圈。小棣導演非但不介意被打擾,還熱心介紹表演教室的資源給陳怡彣,讓她喜出望外。後來陳怡彣的學生果真去報名表演課,也在課後找到自己的志向。〈延伸閱讀:迷惘生活的指引燈塔:埋下與自己約定的時空膠囊,讓未來郵件啟航你的人生!〉
為尋人生志業,獨創 365 行體驗計畫,也當過小丑

雖然是人生設計師(Life Designer),但陳怡彣過去也曾一度迷惘,為了找尋人生志向,研究所畢業後,她擬訂「三六五行體驗計畫」,希望藉由體驗不同工作,找尋自己的人生志業,從數學老師到跑業務,從做編輯到扛水泥,她想辦法創造與連結人脈與資源,先後體驗了 16 種工作樣態。〈延伸閱讀:【職場練功】:面臨轉職低潮 3 問題,你需要「推倒積木再重新組裝」,用所有的時間快樂〉
但最讓人驚奇的是她曾到中國珠海扮過小丑的那段過往。陳怡彣回憶,有次到南投「苗春祭」表演扯鈴,透過朋友介紹,將她介紹給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擔任小丑工作,即便沒有扮演小丑的經驗,她還是靠著積極的態度爭取到小丑的職位。陳怡彣還記得第一次拿起畫筆,用經典小丑顏色,紅與白,在自己臉上畫出第一張小丑妝的樣子,本來以為很妥當,但一旁的泰國小丑大師 Mr. Zipper 實在看不下去,還熱心協助她完成專業的小丑妝容。而一百二十五場的表演,也讓她慢慢掌握到扮演小丑的訣竅,更讓她認識許多優秀的國外表演者,並學習他國的語言與文化。
從不善言詞到 TEDx 演講,至今超過百場

從不善言詞,到毛遂自薦到 TEDx 演講,這中間陳怡彣經歷一段漫長的道路,至今,她已演講超過百場,影響數萬人。她在演講時不斷要聽眾堅信「成為期待的大人」這股力量,會不斷推著我們向前,甚至超過自己認為能力的上限。而《出發!成為我們期待的大人》的書名正是源自於她的演講題目。
這本書是她成長時的迷惘,以及這個世代年輕人的疑問,整理成 30 個關鍵字,或談未來、自己、人際與世界。陳怡彣期盼,每位年輕朋友,能夠不將就於工作,積極尋找志業,更努力釐清金錢與生命的關係;她更呼籲籲年輕學子,面對未知的將來,不要慌張迷惘,朝著心中的那份期待前進就對了!
圖片來源:陳怡彣提供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