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談夢想是如說童話,但追到了就「永遠開心快樂地生活下去」嗎?Maria 花了 10 年在天空上,差不多當了十年的瑜伽老師,又跟在一起約 10 年的機師丈夫離婚。有人說這平平無奇,也有人說這大膽至極。因為有些人不去想便老去了,有些人沒有。

一見 Maria ,便知「優雅」這詞是甚麼意思。她說話似耳語,柔聲細語,剛剛好讓對座的人聽到。話不多,說畢便以微笑作結,整個人由頭到腳,都是柔柔似的。她當了 10 年空姐,毅然離開自己熟適的「天空」,當上每天都要上課的瑜伽老師,也跟機師丈夫離了婚,裏頭的故事與每個決定,一點都不柔弱,赤足似地,一步一步走來。(延伸閱讀:她不留前任任何物品:「有感情的是我們,不是舊物,留下舊物也留不住舊情。」)
一個發了 10 年的夢:當空姐中任你升職,也找不到自己
Maria 一畢業,做過數份工作,幼稚園助教、兒科診所護士、助護,都是受不了刻板的生活而辭了工,後來做了數年地勤,最後終於在「天空」中停了下來,當上空姐。跟很多人對空姐有份憧憬,空姐不就是「化好妝,穿起亮麗制服,拖着行李箱,踏一雙高跟鞋」嗎?現實嗎?她說:「其實也就這樣,除了很多的體力勞動,有時候需要處理緊急狀態。」
但總括來說,是極其快樂,她笑言:「上班似是去旅行,『落地』時間就是自己的,到處觀光,吃地道美食,下班又不用把工作帶回家,回到香港就放數天假期。」(延伸閱讀:透過「療癒系瑜伽」離開焦慮!心理師教妳生活的放鬆之道)
10 年光陰,她在不同航空公司工作過,亦試過當上「阿姐」,人工不俗,福利好。她回憶:「一折機票嘛!即使只是三天兩夜我也要飛一轉台灣或曼谷,超級開心。」周遊列國,她最愛的是歐洲,最享受一人走走停停,形容「似是我第二個家」。
這樣的工作模式似是為她量身訂造,不論是「過來人」的前空姐們,或是大眾眼中,都道空中服務員中多是非,感情生活紊亂,或是會面對生死一刻的嚴峻險境。但 Maria 自言自己十分幸運,最差「狀況」也不過是要清潔乘客嘔吐物,或是送餐時小孩在自己手上打噴嚏。

但高空三萬尺的快樂,終究也似是夢一場,醒了便頹然發現自己甚麼都不是。一次,她正在長途航班上工作,同事在輪班休息,她獨自坐在小小「廚房」中,身體極累,突然覺得自己十分淒慘。她想:「我在做甚麼?想去地方都已去了很多次。是不是時候落地了?」從前化了妝,穿上制服,她覺得自己是漂亮的。但後來,她看着鏡中的自己,心想:「我不喜歡自己那模樣,都不是那回事。每次上機都一樣,點算食物、飲品、檢查設施、報告⋯⋯真的很悶,我闔上眼睛都能完成。」
在最後的數月中,她完全不想「飛」,把所有長途機換走。在天空中,她找不到要找的東西。但她卻敢於改變,道:「我不覺得不做空姐是一種犧牲,反而改變十年的習慣,那便需要勇氣。」
於是她辭去當了 10 年的空姐,當上瑜伽老師。她直言:「當空姐任你升職,也只是系統中的一粒齒輪;但做瑜伽老師,我就是我課堂的 boss。」
跟機師丈夫離婚:「如果我獨自一人,我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
會有這樣的決定,也因為當時男友的支持。
男友是空中巴士機長,在航班上認識,後來便成了丈夫。二人交往 10 年,男友在一次旅行中求婚。機師與空姐,本是童話般劇情,卻由辦婚禮開始,Maria 便疑惑:「甚麼都是我決定,怎麼似是我一人結婚?」

在這婚姻中沒有認同,如果我自己一個,我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限制,不用理會別人想法
婚後的生活卻不似預期,由生小孩到生活日常,丈夫有丈夫的寄望;妻子有妻子的寄望,而兩人所做的事也總是擦邊。Maria 一早在交往時已跟男友協定,她不要小孩子,奶奶那邊卻似是有無形的壓力。那時已是瑜伽老師的她也會「客串」在餐廳表演肚皮舞,丈夫不喜歡,只跟別人道她是瑜伽老師。Maria卻想:「那也是我的一部份啊。」而在這婚姻中,她似是看不見自己。
有時她坐在家中,想:「原來婚姻也不過這樣?」兩人關係每況愈下,相對無言,愈來愈遠,那時的她很不快樂:「在這婚姻中沒有認同,如果我自己一個,我可以完完全全做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限制,不用理會別人想法。」
最終兩人在雙方同意下離婚。

瑜伽助我走過婚姻失敗:䆁放和放手,是放過自己
離婚雖是 Maria 先提出,也是她要搬離本來的住宅,但那段日子還是很難捱。她道:「那時我會一個人在家,一邊收拾,卻會一邊大哭起來,哭到整個心也似要嘔出來。」
她回憶,由決定要離婚到搬走一刻,丈夫都是不離不棄,幫忙找新居、裝修選家具,都一直在旁,直到她搬走後,他才慢慢疏遠。到了最後一天,他離開新居後,她躺在床上想:「明天睡醒後,便只有我自己一個了。」
那時她做瑜伽練習,站着把頭疊到兩腿上,老師說到一句:「有些新開始,必然地要經歷好些困難。」她眼淚便流不到,倒流到額角又滴在地上。原來情緒需要䆁放,她跟自己說,再難過也要過。

她每天練習,情緒便一天一天地好起來,心也寬了。現在回望,當時自己投訴的種種,根本前任丈夫都做到,只是那時看不見,但她選擇放下遺憾與執著,道:「瑜伽讓我找到自己,也接受這樣的一個自己。做自己最快樂了,因為你怎樣都會有人不喜歡,而我沒想過要討好別人。」

在人生路上,瑜伽令她找到方向:原來自己不一定要做一顆「滑牙」的齒輪,也可以當起老師,把興趣化成工作。但在瑜伽當中,她也學會專注自己當刻的感受,在一呼、一吸間,她學會了放下執著,和䆁放自己。瑜伽是否真的如此神奇?我只能說,當你忠於自己,做自己喜歡做事,改變永不怕遲,結局也不會壞到哪兒去。
圖片來源: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