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學時,班上轉來一位男生,長得白淨,衣服穿得整整齊齊,講話溫和有禮,看的出來是個家教很好的人,但對當時被野放成長的山上小孩們來說,他是多麼不一樣的存在,而他的謙和有禮反而變成了被排擠的因素。
如今再次回頭去看,沒想到大人眼中的有禮貌,卻是小孩口中那個很奇怪的人,這可能是因為不理解而感到害怕,然後不自覺地開啟防衛機制吧?
明明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放棄?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的樣子各不相同,生長之路更是不同,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價值觀點與行為,當我們碰到的人事物與自己認知有異時,會感到疑惑,甚至是抗拒它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人是下意識地想保護自我,或許有時會做出了傷害他人的行為而不自知。
你也曾因自己的不一樣,而被他人用異樣的眼光對待過嗎?舉個例子,對於患有先天疾病的人,時常遭受不友善的對待,好像只要跟他們有所接觸就會被傳染似的。美國節目《戰痘醫師》中有許多因皮膚問題而感到困擾的人們,有人因臉上長出腫塊,為了躲避老師與同學的不解眼光,再也不敢去上學,也有人明明擁有彩繪美甲、髮型設計的才能,卻因為各式各樣的皮膚疾病無法面對人群,而被迫放棄,他們不僅要承受生理上的不適,還要遭受歧視造成的心理壓力。〈延伸閱讀:腸道好壞菌也會影響皮膚?想維持輕透美肌、好氣色,跟著營養師遵從保養 3 秘訣〉
試著「過濾」評價,只留下有用的

除了外觀,個人特質也常是被他人歧視的原因,雖說性別觀念已有所進步,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男生就是要怎樣,女生應該要怎樣。有些人可能不是大眾所認知的「正常」,但他人眼中的缺陷,卻有可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天賦,像是以一首《歡顏》在選秀節目大放異彩的周深就是如此,從小因聲音偏女性而被嘲笑,導致他感到自卑,說話都要壓低嗓子。不過他勇於走出被霸凌的陰影,在不斷地練習精進下,讓世人不再說他的歌聲是雌雄莫辨,而是天籟,最終如同他所說的,「既然痛都痛了,那就綻放吧!」〈延伸閱讀:內向是缺點?4 個內向者與眾不同的特質,找到將劣勢轉為優勢的應對之道〉
我們不應該為自己的樣子感到抱歉,也許沒有他人口中的「正常」,甚至會比一般人遭遇到更多挫折、失敗,就算被看輕,也不能看不起自己,正如英國作家毛姆所寫的:「一經別人打擊,就喪志失意,甚至放棄努力的人,永遠是個失敗者。」當面對他人的評價時,我們可以學著「過濾」,然後選擇只接受對自己有用的,畢竟人生是自己的,我們可以選擇什麼要進入我們的人生。〈延伸閱讀:不懂自己是最難受的:誠實地面對自我,選擇喜歡的樣子生活〉
主圖來源:pexels@Radu Daniel(MRD)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