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接受時光的方向性,蛻變出自性之美;緩慢和煦的琢磨熟成,往自己內部看到全貌,從內而外的安定自足。敢於伸展自我,是大姐的權利。
眼神的深度、舉止的從容、言語的韻致;無愧的成熟。我的時尚,
是現在,是未來。
是我的中年,我的老年。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鄧惠文(以下摘錄自《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明天的女人,比今天的女孩更精采》一書)
少女心大人美

學會好好為自己繫一個蝴蝶結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小學生。我有兩條辮子,上端和下端,每天可以繫四個緞帶蝴蝶結。成年後的我,有時也會鬆鬆的紮一條髮辮在後腦。我自己認為大人若是繫髮帶,蝴蝶結的尾端得短才是。
後來有機會修習日本舞踊,高齡八十的家元(掌門人)若泉德榮老師親傳儀態韻致的哲學。她一邊說一邊示範,例如某曲某個段落,欲表達愛之渴望,即使以同樣的編舞動作演出,仍須考量自身的年齡,舞者是十幾歲少女或五十歲婦女,在肢體與眼神的角度與幅度上,應該如何微調,才能展現極致的情感與美感,一旦錯置,不僅無法打動人心,甚至會破壞感受。〈延伸閱讀:從少女成為母親:魏如萱新專輯《藏著不等於遺忘》中〈兒歌〉、〈Ophelia〉細數女人百種的細膩情懷〉
接著老師提起,就像和服腰帶的繫法,熟齡女性不宜如少女般垂掛長長的蝴蝶結下襬,應該懂得收束尾端更有韻味。
我的蝴蝶結原則,在此得到認證。
這番解說,輔以生動的示範,八十歲的老師忽而展現少女情竇初開的矜持,轉瞬間改變視線的角度、手部動作的高度與幅度,看似相同的動作,立時轉為中年的滄桑。
任意穿越時空轉換年紀的老師,真美!
那時我尚未四十。現在回想,德榮老師給我的感動,不只是細緻的藝術,更是她以前輩之姿傳遞的安心。能見一位年長女性,舒服自信的老著,美已為她所用,而非她的主宰,這讓我安心。而那些滿臉肉毒桿菌與玻尿酸的美魔女,只讓我焦慮。〈延伸閱讀:30 歲又怎樣?耍廢、失戀、工作不順…誰說年齡到了就不准再對自己仁慈?〉
在只能前進的歲月路上,女人能否盡情揮灑,始終全體全面的擁抱自己?
不必逞強,不必否認,不必演出凍齡戲碼。明明是累進的年齡,活生生活潑潑持續經歷的我之自體,為什麼要凍?
這份任性,才是我的少女心。
成熟並不容易

少女本是美好。每個女人都經歷過少女情懷,可愛又迷人,純真又彆扭。追求夢想的無限可能,勇於創新,歡迎變化,誰不想永遠保留這樣的活力。
我們所處的是一個過度崇拜年輕而拒絕年老的時代,女人以「凍齡」、「童顏」、「逆齡」為美,男性也比上一個世代面對著更強的抗老焦慮。一位經驗豐富的男演員告訴我他要去做醫美,我很詫異,他說:「小鮮肉早就已經取代了演技派。觀眾寧可包容稚嫩演員的疏漏,也不想看見歲月的痕跡。年輕感就是希望感。」
不想被老限制,就要保有年輕的心境,但一味抗拒年紀,堅持「我要永遠像少女」的老少女,那種與現實脫節的假象,反而徹底背離了年輕人最重要的價值─真實與勇敢。
成熟而心境年輕,或是怕老而假裝年輕,自己未必能看清楚,但別人總是一目瞭然。無法成熟的人,只能持續寄居在熟悉的年輕戲服中,遇見無法處理的事,就說「我不用勉強自己」。觸及不可避免的極限,就轉身忽視。相信自己應該被愛、被幫助,卻始終無法愛自己的全貌,也無法愛他人的全貌。所有扎眼、扎手的,都不碰。〈延伸閱讀:今天,練習與過往和解:擁抱過去的自己,而後瀟灑轉身,重整後再出發〉
因為要避開所有覺醒的刺激,世界愈來愈小,交往愈來愈少。
害怕失去青春、愛、優勢,過度的抗拒現實,結果卻失去了更多。
當我們擁有五十年的生命資歷,代表我們曾以五十年的時間,用於生活,在經驗中吸收成長的養分。你我都可能試圖拒絕繼續成長,因為太辛苦,因為太孤獨,因為不想放手。但防衛不是有用的姿態,我們只能前行。唯有接受時光的方向性,才可能讓自我在未來有立足之地。
成長的現象就像一個金字塔,只有少數的人能夠歷經所有階段,蛻變出自性之美。
一位早年就享盡盛名的女性,在接近五十歲時投入了深度的心靈探索。她的前半生具足閃耀於眾人之前的所有元素,美貌、才華、幸運,但是我最敬佩的是她在順遂的前半生之後,願意認真面對時間如何逐漸取走她的珍寶,而不別過眼去。她告訴我:「有一天我開始看自己,我是誰?我在哪裡?我突然恐慌了。那好像是,我從沒轉大人,可是現在張開眼,周遭的事情已經逼著我要轉老人。」
還沒「轉大人」,就要開始「轉老人」。不就是如此?我們可以延遲長大,但終究要趕上進度。
籠罩在以嫩為美的價值觀下,似乎不要老去、永遠年輕才有價值,但這是不可能的。短暫而必將失落正是青春的本質之一,何不持續那份勇敢,追求成熟的美。如同瓜果熟成,在表皮布上紋路的過程中,內裡益增豐潤甜美。
與清晨對應的不總是黑夜,與少女心對照的也不是將死之老。這兩極之間琢磨熟成的時間,應如午後的緩慢和煦。
這就是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