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無所不在!性早熟、不孕症都是它惹的禍?

台灣生育率越來越低,甚至快讓人口變成負成長!造成這樣社會問題的原因有許多,從社會因素、經濟因素等等以外,其實想生,但生不出來的生理因素也佔有很大比例。根據國健署的資料顯示,台灣不孕症比例約在 10 至 15%,其實是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數字,主因有非輸卵管之女性問題(如:排卵異常、賀爾蒙失調等,佔 38%),男女雙方之多重因素(22.7%),而男性因素佔了 20.7%,如:精蟲數量低落、精蟲活動力低落等。

台灣不孕症比例約在 10 至 15%,其實是高於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數字
長期接觸塑化劑,對男女身體都有不好的影響。

然而,除了生育問題之外,近幾年女生青春期越來越早,偶爾也會有新聞提到 7 歲小女孩就出現第二性徵,其實這也是和性激素有關,但絕對不是雞肉的問題。男性與女性生育或性成熟的這些問題,可能都要和塑化劑牽上線。(延伸閱讀:愛地球從生活中做起!這些無毒環保餐具你都有了嗎?

塑化劑影響睪丸功能

plastic-631625_640
圖片來源:Pixabay

塑化劑影響睪丸細胞的成熟

萊氏細胞是存在於睪丸中很重要的細胞,是人體中主要的睪固酮來源,過去已經有研究證實塑化劑會抑制成年人萊氏細胞的成熟,且會降低血液中睪固酮含量。

塑化劑降低睪丸中特定蛋白的生成,而無法保護精細胞

couple-1209790_1280
圖片來源:Pixabay

這特定蛋白為Insulin-like factor 3(INSL3),INSL3 是特定在睪丸中的萊氏細胞產生,是萊氏細胞成熟的指標,也是精細胞的存活因子,能減少精細胞死亡。而這是今天的新聞的重點(,成大環醫所的李俊璋教授發表了一篇研究,探討不孕症男性患者中,塑化劑濃度、睪固酮濃度與INSL3的相關性。結果發現這些男性患者中,塑化劑濃度偏高,且血液中睪固酮與 INSL3 濃度都偏低,這樣的結果和尿液中塑化劑濃度呈現顯著的相關性,也就是說塑化劑濃度越高的族群,體內的睪固酮和 INSL3 含量就更低,而影響精細胞數量。(延伸閱讀:回收塑膠袋免費吃一餐?英國環保咖啡廳創意推「減塑」

備註:但這是人體試驗的相關性觀察研究,可能還需要進一步做因果關係的確認

塑化劑影響女性賀爾蒙分泌

beautiful-young-1434863_1280
圖片來源:Pixabay

塑化劑影響腦部,促進性腺成熟

這也是成大李俊璋老師的研究,於今年初有登上新聞。塑化劑會與雌性激素的一些接受體結合,因此又稱為環境賀爾蒙,在這篇研究中發現,性早熟女童的體內塑化劑濃度較高,且體內某種蛋白質「Kiss peptin」含量也較高。

而在研究中解碼,這些塑化劑進入到女童體內,可以進入到腦部而刺激腦部的 kiss 1 神經元,讓 kiss 1  神經分泌 kiss peptin,進而使腦部分泌促性腺生成的激素,造成了第二性徵。

減塑,從生活中做起

shopping-1232944_640
圖片來源:Pixabay
塑化劑問題無所不在,從飲料包材,餐具等等都有,所以我們其實暴露在含有塑化劑的環境中。除此之外,台灣在2011年爆發了起雲劑傪塑化劑事件(問題不在起雲劑,是廠商把起雲劑中的棕櫚油換成便宜的塑化劑),而這事件其實最早從 20、30 年前就有了,或許在早些年,台灣的飲料市場並非如現代蓬勃發展,所以相對女童的影響沒那麼大,而在手搖茶出現後,飲料市場大幅增長,這些產品在塑化劑事件中常常被報導有中標,所以過去傪有塑化劑起雲劑的手搖茶,也許是造成女童性早熟和男性不孕的原因之一。(延伸閱讀:拒當地球的不速之客!她創辦「自備客市集」號召以行動環保愛地球

但筆者相信,在 2011 年後積極查緝,我們現在暴露在非法添加劑的塑化劑問題應該是消失了,

但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真的要減少塑膠產品的使用,尤其是拿塑膠杯去裝熱飲,塑膠袋裝熱湯。逐漸的改變我們的習慣,可以減少一些對小子孫的傷害。

 

主圖來源:Pixabay

資料來源:林世航營養師/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好食課

 

女子特派員

美好的生活,是一種選擇,我們應該用自己最舒適的姿態面對每一天。讓選物特派員為妳打開捷徑,品味屬於妳的生活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