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到挫折,許多人腦中首要浮現的,幾乎是推卸責任。像是「為什麼每件事都該我做?」、「為什麼人手總是不足?」、「別人為什麼不多指導我?」、「為什麼又是我?」等推諉、抱怨、拖延等習慣充斥在你我每日的生活中,阻礙了我們往更好的方向轉念。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全書重點環繞於「個人擔當」。所謂個人擔當,指的是「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思想、行為、產生後果負起責任」,不要想著改變別人,只要改變自己,就能發揮影響力。
答案就在問題的背後

《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對於如何培養個人擔當提出深刻的見解,為了避免像是「為什麼我這麼倒楣!」之類怨天尤人的不良問題一再出現,QBQ(Question Behind Question)希望人們能夠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當下做出更好的抉擇,意即「只要問出更好的問題,就能得到更好的答案」。(延伸閱讀:時運不濟往往都是自己的問題!在責怪世界之前,請先確認「心念」是否正向)
若總是哀怨地提出「為什麼又是我!」,得到的永遠都會是自己不樂見的回答,因為問題的出發點從一開始就錯了。
以「我該如何」形成問句,培養當責心態

要改善這項窘境,QBQ 建議人們換個發問方式,以「什麼」或「該如何」來形成問句,而不是「誰」或「為什麼」,包含「我」這個字在內,將焦點放在行動而非埋怨上。
學會此種提問方式後,試著將上述「為什麼又是我?」改成更好的問法:「我該如何做得更好?」,以自身意願出發,培養個人擔當、負責的能力,如此不僅能跳脫受害者框架,也掌握了主動權,將自己從委屈滿滿的心情中解放,轉化為積極心態。(延伸閱讀:態度決定工作的價值多寡:《穿着 Prada 的惡魔》教會我們的職場 4 件事)
將焦點放在行動上

問出更好的問題後,就得以轉而將焦點放在「該如何達成」,並積極尋找方法。QBQ 一再強調學習是為了把「已知」轉為「行動」,日常中我們或許上了很多課,讀過許多書,但卻只是將所學遺忘在腦海深處,沒有將之活用,導致有輸入無輸出的「假學」一再出現,看似日子充實但其實只是顆空皮囊,這是 QBQ 精神所不樂見的。(延伸閱讀:Podcast 推薦清單:收聽這 3 個自我成長的學習頻道,善用零碎時間汲取所需的知識)
學習並不只是閱讀書籍、出席課堂,而是為改變累積知識庫,將焦點放在行動上。
最後,總結《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中的精神,那就是避免受害者心態、停止拖延或怪東怪西,以「我」形成問句並將重點放在具體行動上,以此來培養個人擔當,落實「從自我改變」的 QBQ 精神。
主圖來源:Unsplash@brookecagle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