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已經入冬,隨著一波波冷氣團的南下,冷颼颼的天氣讓人慵懶得只想窩在棉被裡發懶,就算需要出門也得做好萬全的保暖防護! 近年來,在台灣更是流行一股發熱衣風潮,主打輕薄保暖,不需穿著厚重衣物就能夠輕鬆禦寒。
不過發熱衣是真的會發熱嗎?又是什麼因素使得發熱衣比傳統衛生衣更加保暖呢?就讓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俞佑來為大家解惑:
發熱衣原理:常見的 3 大材質分析

「其實發熱衣並不是因為真的會發熱,準確來說應該是稱作『保暖蓄熱衣』!」俞佑醫師解釋,市售的發熱衣原理,主要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材質與特殊的編織手法,保留熱空氣、阻隔冷空氣,以達到保暖的效果。常見的發熱衣材質可以分成以下這 3 種:
1. 聚酯纖維
屬於纖維孔洞較大的人工纖維,質量較輕薄,其「中空層能夠阻隔空氣」,防止熱氣散失。
2. 聚丙烯酸酯
也是人造纖維的一種,蓄熱力比一般的棉質還要好許多,且能夠「吸濕發熱」,當人體放出水蒸氣凝結成水時會產生熱能,因此會有「發熱」的感受。
3. 遠紅外線陶瓷纖維
利用紡織技術在纖維中加入陶瓷,可以使得布料吸收光能,並轉換為遠紅外線放射,產生溫熱效果。
發熱衣材質挑選:皮膚敏感需特別留意衣物材質

那麼在挑選發熱衣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俞佑醫師提醒,「不論是在購買發熱衣還是其它衣物,都可以翻到背面的標示處,仔細查看材質成分」,如果是皮膚較容易敏感的族群,更需特別注意,應以合成纖維、絲質或是棉類等親膚性較好的材質為主,盡量不要選擇麻質、毛衣等纖維較粗的毛料材質,以免長期碰觸或摩擦容易誘發皮膚搔癢的反應。
如果真的不幸因衣物材質不合適而引發疹子等過敏症狀,除了趕緊替換掉服裝外,還能擦些乳液舒緩不適。俞佑醫師接著分享,每到冬天,人類的油脂分泌本來就會下降,尤其小腿前側和前臂都是容易乾燥的部分,需格外注意保濕。〈延伸閱讀:怎麼保濕都不夠?冬天皮膚乾燥好困擾!皮膚科醫師:都是吃了這些東西的緣故!〉
發熱衣搭配原則:保暖工作過猶不及

另外在發熱衣的款式方面,俞佑醫師也表示如果真的比較怕冷,可以選擇內刷毛、高領、發熱褲等來增加禦寒效果。
「不過相較於其他緯度較高的國家,台灣的冬季並沒有那麼寒冷,還是需要根據自身的需求以調整服裝的搭配」,像是上班族若長期待在恆溫有空調的環境,就不需穿著過厚重的服裝,可以利用洋蔥式穿搭,機動調節冷熱的溫差。若是需要上山或是至較寒冷的國家旅遊,再視情況多增加發熱衣、羽絨衣等保暖衣物,過猶不及。〈延伸閱讀:對抗日夜溫差大!3 層「洋蔥式」穿搭法,妳學會了嗎?〉

俞佑醫師舉例,他很常遇到一種情況是「媽媽覺得冷」或是「阿嬤覺得冷」,因擔心小孩著涼而給予太厚重的穿著,不透氣再加上體溫過高產生出汗現象,反而容易導致汗疹與痱子,這時就應該幫他們換上相對寬鬆的服裝,並撲上爽身粉,盡量以小朋友的實際感受為穿衣的優先考量。〈延伸閱讀:起紅疹就是異位性皮膚炎嗎?新手爸媽一定要知道:寶寶常出現的 5 種皮膚問題〉
最後俞佑醫師也呼籲大家,保暖衣物是屬於外在的禦寒,若是經常手腳冰冷的人,平時還是需要多運動,增加心肺功能,有強而有力的心臟幫浦,將飽含氧氣的動脈血流送達身體各處,才不會經常末梢血液循環不佳喔!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