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撼動人們的 921 大地震,已經過了 21 年。
回顧凌晨 1:47 的那個時刻,這一震,摧毀了無數個家庭,許多人在一夕間失去了摯愛的親人和遮風避雨的家,在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這 21 年來,不少電影、戲劇都以此為題材,特別就五周年吳乙峰導演執導的紀錄片《生命》,以及 2017 年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探究,那些留下來的傷痛,真能隨時間流逝嗎?
《生命》:痛苦不會消失,但愛也不會

「有多愛,就有多痛。」紀錄片《生命》取材自四個南投縣國姓鄉的 921 受災家庭,拍攝團隊花了 4 年,以旁觀者的角度感受他們從悲痛、自我放棄中,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出口,再次體悟了生命的意義。
在台電從事高壓基礎工程的張國揚和玉梅夫婦,因在外地工作躲過天災,卻也痛失託父母照顧的么女維維,夫妻倆在瓦礫堆旁痛哭失聲的景象,至今憶起仍令人鼻酸。歷經悲痛後,他們相互扶持,並將新生女視為維維投胎轉世的生命,逐漸步出陰霾、勇敢生活;而就讀逢甲大學的羅佩容,失去父母後心靈嚴重受創,加上與兄嫂相處不睦,好幾次都有輕生的念頭,更曾經透過攝影機留下遺言,所幸最後遠赴美國,離開傷心地,踏上自我生命旅程。(延伸閱讀:用「心」理解生命這堂課。簡嫚書談《靈異街 11 號》:「所有人都會遇到生與死的課題」)

這些故事,既真實又令人痛心。的確,光是想像與所愛之人天人永隔,誰都很難保證自己能有如此堅強的勇氣,然而「痛苦固然不會消失,但愛也不會」,展開新人生必有不同的目標,即便瘡疤時常隱隱作痛,但曾有的愛、新生的愛,依然綻放光輝,默默守護著這些殘缺的心。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別怕,我陪你們重現生命的奇蹟

另外,這部《老師你會不會回來》,則是描述自小就想逃離家鄉的補教名師王政忠,在 921 後回到實習的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探查,遇見從前的學生掛著無助的淚水問他:「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一句話,將原本心繫大城市的王政忠,緊緊地牽引回來。
電影中有一句話,令編輯動容:「我們要告訴大家,中寮並沒有被地震打倒。」在爽文國中重建後,王政忠帶領學生參與全國國樂比賽,對學生而言,名次早已不是重點,比賽的目的是在幫助自己找回應有的自信與笑容,並緬懷離世的家人、同學;而對王政忠來說,這場地震讓他對教育有了不同的見解,也尋回了最初的初心。(延伸閱讀:劍橋社會心理學博士:台灣的教育應該要讓孩子有「犯錯」的機會!)
「周年」是警惕世人還是往傷口裡戳?

只不過,站在受災者的角度,類似的專題報導、戲劇等釋出,到底算是鼓勵,或者是在傷口上灑鹽的二度傷害呢?(延伸閱讀:生命盡頭的課題:當身體變成靈魂的墳墓,該如何以最美的姿態與親友道別?)
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吧!編輯認為,痛失所愛的痛可能永遠無法痊癒,或許得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來釋懷;但正因如此,不論報導本身的出發點或是受災家庭,都應處在一個正確且溫暖的位置,用關愛互助的心,傳遞初人們心中最真切的情感才是。
經過了這 21 年,你對生命的意義,是否也有不同的看法了呢?
主圖來源:桃園光影電影院粉絲專頁、《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電影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