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選單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失智權威劉秀枝對熟齡智慧的見解:「人會怕老,是因為把『老』跟『衰老』劃上等號了!」

by 愛長照
2018-12-25

如果說每個女人都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語,劉秀枝醫師就像一朵桃紅色的花朵,即使安穩溫和地在角落,依舊不自覺吸引眾人的駐足盼望,如同她神采奕奕的笑容終年綻放,和煦的陽光就在她的心底。

曾罹患乳癌、父母與二姐都罹患失智症,面對人生難關,如何才能不卡關?劉秀枝醫師笑笑地回答:「我天生豁達,把握當下能做的,那麼,就不會留下遺憾了。」身為神經內科、失智症權威,劉醫師的生命不是全然地「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能夠「不惹塵」在於她豁達、圓融的處世心態。

▍不求無病無痛人生 :活到老年,是種恩賜

photo-1519171920866-a020bf47357b.jpg
圖片來源:Unsplash@Huyen Nguyen

「我覺得人生不需要求無病無痛,我曾經跟幾位精神良好、態度爽朗的朋友聊天,才發現原來他的病歷洋洋灑灑,甚至有人有多種慢性病、有人開過不少手術;但你不了解的話,你會認為他們非常的健康。」

無論在診間內、診間外,劉醫師看遍不知多少人生縮影-「就跟許多人的人生不是沒有挫折,而是選擇如何去面對;許多人不是沒有健康危機,但最終懂得與疾病相處,與自己相處。」〈延伸閱讀:【告別】The Long Goodbye!國內失智症權威劉秀枝:「幸好,失智症狀是緩慢的,我們才能更珍惜守護。」〉

聽聞劉醫師瀟灑自若的態度,進一步詢問她對於「老」的看法,她的熟齡見解。

photo-1422015347944-9dd46d16bd0b.jpg
圖片來源:Unsplash@Tiago Muraro

「人生,就像四季運行,經歷了春天、夏天,乍暖還寒的秋天後,很自然地會走到冬天,如同人會步入老年一樣,這是萬物必經的生命循環。再來,我們能夠年老,是種恩賜,除非很年輕就走了,沒有機會去領略四季的變化。」

「我想,人會怕老,是因為把『老』跟『衰老』劃上等號了。我是這樣看的,人生每個時期都有它的困擾,像是青春期有青春期才有的困擾;而人到了中年,便會有中年才會有的困擾;那麼,到了老年,難免會產生老年才有的困擾……這叫特色!我們能不能,就像吃當令食材一樣,去享受它帶來的滋養與風光?」(延伸閱讀:該如何從容而優雅地面對老去?這 3 大觀念帶妳做好心理調適!)

劉醫師提到,我們可以覺察自己對「老」的想法,我們是怎樣塑造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又是如何被社會意識和教養環境影響呢?

▍老了就孤苦?其實是你創造的

FotoJet (79).jpg
圖片來源:IMDB

「有正面的看法,就會朝那個方向走,自己就會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人;相反地,如果一直哀怨自嘆,覺得人生悲慘,思考影響行為啊!真是不自覺地越活越不快樂。最近我看了部電影⟪姐就是美(I feel pretty)⟫,講述一個豐腴的女生因為意外得到一個能力,她往後看到的自己,就像『女神』一樣漂亮。

但,她是不是真的符合客觀條件的『女神』呢?她看到自己很美,相信自己很美,其實是她的自信和自尊,讓她的愛情與事業無往不利。套用在退休後,我們這些要邁入老年的人身上,仍是很有啟發性的;人生最後一段路,你到底,想怎麼過呢?」

劉醫師用輕鬆的心情看待自己,但用積極的行為成就自己。要維持正向的心態,跟我們的行為更有關聯。

▍退休後的朋友都回來了

photo-1505685679686-2490cab6217d.jpg
圖片來源:Unsplash@Nick Karvounis

「退休後,我每一星期上一次 KTV 課學唱歌,還有一星期一次的健行,一動一靜的生活;既動腦也動身體!」劉秀枝醫師開玩笑地說,有些人一輩子喜歡做同一件事,有些人就是喜歡多嘗試,例如她自己,說不定過去就是「欠栽培」?所以當然要趁退休後,多多嘗試!(延伸閱讀:不想陷入「下流老人」困境?其實可以「這樣」做讓老年生活也能很精彩!)

她學了烏克麗麗,近期還上了寫作課,在⟪康健雜誌⟫和⟪聯合報⟫的「元氣周報」各有一個專欄,完成她一直想做「醫病溝通」的心願,生活充實又愉快。我問醫師,退休後是不是反而更忙了?

「退休前要維持興趣,也要懂得找興趣;要聯絡舊朋友,也要交新朋友。我認為很重要的是,要找一群朋友一起變老,當然,也要懂得享受獨處。」劉醫師退休後,大學、中學、小學的同學都回來聯絡了,久別重逢,情意更濃。過去大家忙於事業、家庭全力地往前衝,退休就像是大家終於可以中場休息了,多開心!

至於退休究竟要準備多少錢?劉醫師說,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沒有標準答案,但一樣可以從「我要什麼生活」計畫起,老本,真的要從年輕時就努力存。但同樣地,劉醫師也提醒大家不用太恐慌。「老了收入銳減(甚至沒有收入,只靠退休金),可是支出也會銳減;所以,不用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給失智照顧的家屬們:珍惜他們還會行走的時候

photo-1542101173577-267caeaa8c2a.jpg
圖片來源:Unsplash@rawpixel

劉醫師長年專注在失智領域,她有幾點分享分享給失智症家屬:

「即使生病了,靈魂仍是不朽的。我退休後仍不斷寫作、寫專欄,是希望能提醒大家重視失智症,同時,也不需要恐慌。65 歲以上有 5% 會得失智症,越老越容易得到失智症,因為人慢慢退化了。」(延伸閱讀:那位搬動記憶的朋友-跟著《阿茲海默先生》一起走進失智者的失序世界)

但輕度還能享受生活,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坐輪椅、躺床,得到失智症,還是能有生活品質。劉醫師舉一個很有名的「修女研究」作為舉例,在國外曾經研究過一群在修道院的修女,她們一生都在動腦、動手、社交,因而有些修女死後解剖發現她們其實有「阿茲海默症」但卻不影響生活。

除非到了中重度後,才會有精神病症的行為。我有時會聽到家屬說,失智長輩的遊走、妄想讓自己很不開心,我總是笑笑地回答:「你以後會懷念他還能趴趴走的時候。

photo-1469204691332-56e068855403.jpg
圖片來源:Unsplash@Jake Thacker

最後我想跟家屬說,照顧真的很辛苦,你可以加入支持團體,雖然每個長者的狀況都是獨一無二的,但「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而且還能相同經歷的人一起分享與獲得支持。

記得,自己需要喘息;記得,千萬不能只有一個人照顧。照顧不能只有一個人,無論協助的對象是親人還是陌生人。

還有,要知道資源補助在哪裡,減輕自己經濟和實際生活的重擔。照顧過程不簡單,但我們可以轉念想:這也是一種從中學習、從中成長!很多時候,生病是沒有理由的;人生的事情擺不定時,就當抽到壞籤;我是這樣想的,遇到,我們就面對吧!

最後提醒大家,失智長者有不舒服時可能不會說,家屬要更覺察長者的需求。接下來的,就讓我們享受生命的每一刻,把自己的身體顧好,愛惜自己,這是我們能給自己最好的禮物。記得,失智症,不是世界末日。

 

主圖來源:寶瓶文化

本文作者: 小虎文/內容經愛長照授權轉載

相關

愛長照

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相關文章

6 招打造屬於自己的悠閒獨處之所!小宅也能擁有充滿儀式感的個人小角落
居家

6 招打造屬於自己的悠閒獨處之所!小宅也能擁有充滿儀式感的個人小角落

...

by Yukie You
2023-09-21
什麼是軟裝?增添生活氣息的軟裝佈置 4 要點解析
居家

什麼是軟裝?增添生活氣息的軟裝佈置 4 要點解析

...

by Yukie You
2023-09-18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類別

  • 當月專題
    • 逢九
    • Family
    • Going Green
    • 新住民在台灣
    • Be Yourself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New Plan
    • 告別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書籍
    • 影評
  • 樂生活
    • 旅遊
    • 居家
    • 健康
    • 美食
    • 穿搭
    • 保養
  • 品觀點
    • 職場
    • 親子
    • 婚姻
    • 感情
  • 癒心靈
    • 勵志小品
    • 自我覺察
  • 閱專訪
    • 人物
  • 影音專區
  • WISE Talks

最新文章

《摸心第六感》:韓志旼化身超能力獸醫,與李民基共譜浪漫懸疑鄉村喜劇
影評

《摸心第六感》:韓志旼化身超能力獸醫,與李民基共譜浪漫懸疑鄉村喜劇

by Albert Wang
2023-09-23
不讓生命無路可走:在《森林保衛戰》的食物爭鬥中,深思人類與動物環境的共處之道
Going Green

不讓生命無路可走:在《森林保衛戰》的食物爭鬥中,深思人類與動物環境的共處之道

by ichiro Chen
2023-09-23
【Going Green】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社會:你我都是其中必須的執行者!
Going Green

【Going Green】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社會:你我都是其中必須的執行者!

by Flora Lin
2023-09-22
中秋吃月餅負擔大,小心身材成滿月!營養師建議選購月餅 3 原則
健康

中秋吃月餅負擔大,小心身材成滿月!營養師建議選購月餅 3 原則

by 優活健康網
2023-09-22
  • 關於女子學
  • 關於女子學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 使用者條款
  • 隱私權政策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 當月專題
    • Going Green
    • Family
    • 新住民在台灣
    • 靈的療癒
    • Healing
    • 2022 專題
      • New Plan
      • 告別
      • Be Yourself
      • 逢九
  • 熱門文章
  • 最新文章
  • 愛學習
  • 樂生活
  • 品觀點
  • 癒心靈
  • 閱專訪

Copyright © 2023 女子學

 

載入迴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