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武漢肺炎疫情,讓尋常的口罩變成了稀缺資源,各類消毒產品也幾乎銷售一空,比如酒精、消毒液,還有上班坐捷運、坐火車必備的神器「免洗洗手液/乾洗手」。
疫情之下,催生了無盡的商機,各種免洗洗手液紛紛開始冠以「戰勝疫情,消毒殺菌」的名目,大肆宣傳,銷售量自然也是一路上漲。在許多電商網站上以「免洗洗手液」為關鍵詞搜索,不出所料,大部分的產品月銷量相比往常都翻了幾倍。然而,仔細去看產品成分卻發現,很多暢銷的免洗洗手液,並非都對新冠肺炎病毒有效。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哪些免洗洗手液是無效的,真正推薦的又是哪種,大家在著急下單付款之前,可得擦亮眼睛了。
4 類免洗洗手液,對於新冠肺炎病毒無效或效果不明
1. 主要成分是植物萃取
不推薦使用

「植物萃取」這四個字,對很多人來說,幾乎變相成為了天然健康、安全有效的代名詞。在免洗洗手液這個廣闊市場中,以此為宣傳點的也大有人在。椰子油萃取、金盞花萃取、馬齒莧萃取……品種繁多不一而足。
然而,一些以植物萃取為主要成分的免洗洗手液產品竟然也宣稱可以防新冠肺炎病毒。比如編輯諮詢的這一款免洗洗手液,店家就直言:可以有效預防現在的冠狀病毒。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專門用於預防和治療新冠肺炎病毒的藥物。官方推薦的消毒殺菌成分,也未見任何一種植物提煉的身影。
2. 主要成分是氯己定
對新冠肺炎病毒無效
氯己定又叫洗必泰,屬於一種低效消毒劑,因為殺菌效果好,在消殺界也佔有一席之地。
但在此次疫情中,氯己定是官方認定的無效成分。無論是國際權威的醫學二級資料庫 UpToDate,還是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都明確表示了氯己定不能有效消滅新冠肺炎病毒。(延伸閱讀:勤洗手、戴口罩預防武漢肺炎!從生活落實,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3.主要成分是苯扎氯銨
效果不明,不推薦
苯扎氯銨確實可以消滅病毒,但在針對新冠肺炎病毒這一點上,沒有證據顯示苯扎氯銨有效。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診療方案中曾明確提到:新型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56°C、30 分鐘、乙醚、75% 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消滅病毒。這其中,並不包含苯扎氯銨。
雖然苯扎氯銨也含有一個「氯」字,卻不屬於含氯消毒劑。真正的含氯消毒劑是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發泡錠等。(延伸閱讀: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除了口罩、酒精外,醫師提醒「這樣」提升自體免疫力為根本之道!)
4. 酒精含量低於 60% 的免洗洗手液
不能有效消滅新冠肺炎病毒,不推薦

還有一些產品,商品名中說是含酒精,但其實酒精含量並不高。仔細看包裝,酒精濃度就只有28%~34%,連常規洗手液的一半都不到。這樣的免洗洗手液,尋常使用都不足以起到很好的消毒作用,要消滅冠狀病毒也是遠遠不夠的。
疫情期間,選酒精濃度 60%~80% 的免洗洗手液
從成分上來講,免洗洗手液可以大概分成酒精(乙醇)和非酒精兩種。
本次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結構上有一層包膜,恰好可以被酒精破壞,因此在免洗洗手液的成分上,更推薦含酒精的。不過,如我們前面所說,只含酒精還不夠,還要看濃度。
75% 乙醇可以有效消滅病毒。但這並不意味著必須要 75% 濃度的酒精才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選擇 60%~80% 的酒精濃度都可以。濃度太高(90% 甚至 95%)反而還會效果不佳。大家在購買可以重點看一下包裝,基本上都會標註酒精含量。
使用免洗洗手液時的注意事項
1. 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避免誤食
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濃度基本都很高,孩子對著酒精洗手液小瓶大吞兩口,就可以「醉酒」,重則酒精中毒,家長一定要妥善保管。(延伸閱讀:預防武漢肺炎口罩戴好戴滿!皮醫科醫師:當心「酒糟性皮膚炎」復發)
2. 正確使用,充分發揮防護效果

按照產品說明書合理用量,一般恰好是1元硬幣大小(直徑約24mm);雙手揉搓直到手部乾燥,大約 30 秒;注意指縫、指尖等部位都要充分覆蓋到。
不可否認的是,免洗洗手液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還是要強調:免洗洗手液不能代替常規的肥皂、洗手液+流水清潔。
免洗洗手液雖然能消毒,但不能去污,當手上有有機污物或特別髒時,酒精的效果還不如水洗的效果強。而流水+肥皂、洗手液的方法雖然不能直接殺菌消毒,但只要按正確流程洗手,大多數細菌和病毒也會隨皂液脫離皮膚表面,隨流水沖走。
因此,免洗洗手液應急一下還可以,不過用過之後,有條件洗手的時候依然要洗掉。在有水龍頭的情況下,還是乖乖用水洗手吧!
主圖來源:Pintere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