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過一個說法:別讓興趣成為你的職業。有人接受現實,嚮往一份準時下班、薪資足夠應付日常支出,還有時間旅行放鬆的穩定工作;香港划艇運動員李嘉文(Carmen)卻背道而馳,把 17 年的青春歲月奉獻於划艇運動,生活就只有訓練與比賽。
審視過去所有,划艇無形間令她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同時也讓她與愛情失之交臂。
從 15 歲愛上划艇,付上 17 年青春

所謂的「好」,大概是讓本身性格沉靜、害羞,不太擅長表達自己的 Carmen 學會分享個人想法、減少執著。曾五次為香港出戰亞運,摘下四面獎牌,但風光無比的背後,卻只有自己承受。
15 歲因划艇協會到學校推廣而接觸划艇,由室內划艇機開始嘗試,到出海後一試便愛上那份只有在水中找得到的自由與寧靜,於是一星期內總會抽出時間參與培訓,直至決定成為全職運動員。
訓練佔人生最大席位 犧牲與家人、朋友相處

從小便是「乖乖女」一名,對於教練給予的指引、訓練安排都遵守,一星期至少接受 6 天訓練,每天早上 6 點開始練習到晚上約 7 點,密集的訓練時間讓 Carmen 只能以體育學院為「家」,訓練完畢便爭取時間回宿舍休息,真正的家卻甚少回去,就連家庭聚會也未能出席。更深刻的是每年爺爺生日,Carmen 都正值夏季的國外集訓,多年運動員生涯以內就只有出席過爺爺生日聚會兩、三次。即使家人都明白,但心裡還是存在了一份抱歉與自責。
那時的 Carmen 事事追求完美,她回憶訓練細節,甚至不認為是對自己過份高要求的習慣,讓她忽略了身邊的人與事:「從小到大,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先天有好條件的運動員,因此要更加努力,卻把所有事物忽略。訓練永遠都是我的第一位,如果安排不到適合的時間,我是不會選擇出席任何家人和朋友的活動,因為隔天需要 5 點起床。」
就如拒絕過小學同學的聚會邀約兩、三次後,就再也沒有收到對方的聯繫;即使與朋友出外晚餐,也得最晚 9 點離開,因而換來「灰姑娘」的稱呼。「雖然我知道長大後,更難有機會聚在一起,但我明天還是得要訓練啊!」Carmen 回憶當時的想法。(延伸閱讀:為了夢想能堅持多久?穿上舞衣、套上舞鞋,這位英國阿嬤活到 81 歲仍勇敢做芭蕾夢)
剛強卻溫柔的 7 年初戀擦身而過

划艇需要力量,但划艇背後的 Carmen 卻與你我相同,眼見身旁大部份朋友都有另一半,甚至已經成家立室,難免都會想成為被照顧的一員,不用一個人面對所有事情,她笑道:「我不介意一個人吃飯,但總會希望與朋友、家人之外,也能與另一半吃飯。」
Carmen 與初戀交往 7 年,因划艇走在一起,一同訓練、一同比賽,卻因習慣、兩個人愈走愈遠的理由而分開;最深刻的一段戀愛是因為划艇而結緣,現在的她卻因划艇運動員的身份感到備受限制,Carmen 解釋自己難於認識新朋友的原因:「自己資歷愈久,大家都會認識到『李嘉文』是誰,無形間建立了一個標籤,總覺得我是『大忙人』,不敢接觸我。」(延伸閱讀:一定要符合社會期待嗎?年屆 30 她在結婚和夢想中,選擇了環遊世界)
徘徊離開與繼續的關口:我在做沒人做過的事?

不僅是因為希望別人能夠將她當成普通人;各種原因加成之下,讓 Carmen 活於疲倦與壓力,曾於去年完成亞運後的 4 個多月調整期內萌生過退役的念頭,她回憶道:「其實過去多年的生活十分疲倦,就連旁人也看得出我容易發脾氣;再加上,香港又有多少個 30 歲以上的女性運動員?我像是正在做一件沒有其他人做的事情。」不過,要脫離運動員身份又何嘗容易?其中的過程包含了無限的掙扎與徬徨。
專注的同時也迷失 除了訓練什麼也沒有

Carmen 說過去 17 年內,訓練是她的所有,在離開的邊緣徘徊的那刻,除考慮到年齡外,才驚覺一直以來沒有真真正正了解過自己:「基本上每天的我都是面對練習、面對比賽,一年內有超過一半時間不在香港,就連短期課程也沒有時間報名,那我可以做什麼呢?」除了迷惘,大概就只有失落與恨自己。但最後,與教練重整訓練方式和其他前輩的分析,重新給予 Carmen 正面思想:「我覺得我還有能力,為何每個運動員都用盡氣力想要達到夢想,而我卻這樣呢?」於是她發現要做的不是放棄,而是改變。(延伸閱讀:就算不被理解,也要堅持到底-影像工作者徐意喬的拔河人生)
想要繼續划艇運動員的身份,大概並不是因為擔心將來的路向,而是打從心底仍存有 15 歲接觸划艇的那份初心。此刻的 Carmen 想在追夢的同時追回過去的時間、以及當時失去的一切。接下來,她將會再度挑戰自己,突破框框參與 2019 海岸賽艇世界錦標賽,跟另外 22 位香港划艇運動員在維多利亞港一決高下。她說:「現在的我已有很多經驗支撐我,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時時刻刻用跑的速度完成訓練,我可以盡量平衡生活,努力在生活上作出調整。」
時間與現實縱然無情,但若能放下一份倔強,或許就能讓快樂倍增;熱愛與堅持,更能勝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