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一名 39 歲的吳姓單親媽媽與 11 歲的兒子相依為命,這名單親媽媽即便身體不好,為了不讓孩子挨餓仍會打零工賺錢。令人難過的是這名單親媽媽卻意外積勞成疾腸胃大出血,到院吐血搶救不治。11 歲兒子看著媽媽躺在冰櫃中,哭求媽媽醒過來,一直喊:「媽媽⋯起來⋯」,希望能喚醒母親,甚至就連媽媽的後事都無法料理,只能求助外界幫忙,場面令人十分鼻酸。
即便家境不好,但這名媽媽對於照顧國小 4 年級的兒子仍十分細心,從不敷衍了事。雖然家中環境簡陋,甚至牆壁斑駁,就連屋內都沒有什麼家具,不過她仍會堅持打零工,要養活孩子。
可能是因為積勞成疾、又時常三餐不濟,導致腸胃、身體頻頻出狀。這天這名單親媽在工作時,突然發生嚴重胃出血,到院前鮮血更是已經吐得滿身,經搶救仍不治身亡。田姓姑姑雖在第一時間擔下暫時照顧男童的責任,但面對龐大的身後事費用,本身經濟條件也不好的姑姑顯得有些無能為力,更憂愁未來如何給男童好的照顧與生活。
不過人間處處有溫情,在消息透過臉書傳出後,各界愛心紛紛湧入,少則一兩百、多則上千元,短短 3 天就有多筆愛心伸出援手,目前已經足夠男童辦理母親的身後事,且暫時不用擔心教育費及生活費,讓男童與姑姑很感恩外界幫忙。
沒有媽媽的人生該怎麼辦?人生總會遇上生老病死,只有使自己堅強親人才能安心的離開,你可曾想過現在觸手可得的母愛有一天會突然消失。沒有媽媽的女兒們或許在遇上一些生理課題或傷心事,沒有媽媽或更合適的對象可以訴說時,或許難免會習慣性將自己收起來。從小沒有媽媽的孩子,媽媽過世女兒跟兒子的心理是什麼感受?不過誰說媽媽走了家就散了?別忘了還有父代母職的超人爸爸。
給沒有媽媽的女兒一封信:

親愛的女兒,雖然心疼你,但沒有媽媽的人生不代表失去了一切。媽媽過世後,如果你遇上生理期、戀愛等煩惱,除了閨蜜姊妹還能向誰傾訴?不過沒有媽媽的女兒們,其實可以選擇把人生過得更加充實,成為自己心中所希望快樂又健康的女孩。會難過、會想念都屬正常,只要記得媽媽只是換個方式陪我們,在回憶裡永遠陪著我們的媽媽,讓我們漸漸學會堅強跟獨立,這都是媽媽帶給我們的力量。媽媽或許沒能在你們身邊,但這些是媽媽留給我們保護自己的能力。
給從小沒有媽媽的孩子一封信:

電視上常看到一些劇情,從小沒有媽媽的孩子在學校遭受欺負或嘲諷,這是很要不得的霸凌行為!失去摯親沒有人願意,在別人傷口撒鹽更該被撻伐。媽媽過世後的孩子或許還有個父代母職的超人爸爸,一樣是完整的、不代表世界從此只能是黑白的。從小沒有媽媽的孩子,希望能更加快速地學會自理生活,也或許在家人的教導之下,會成為善解人意、會照顧自己也會照顧別人的好孩子,但快樂還是最重要。
從小沒有媽媽,雖然有爸爸或其他家人的照顧,但沒有媽媽的人生該怎麼辦?想念媽媽這份心思希望能成為長大路上的力量,因為思念會化成無形的陪伴,這樣的心境內心的想法會更加感性柔和,在待人處事上也會更加溫暖且細心。〈延伸閱讀:【告別】罹癌後的人生體悟,資深諮商心理師曹中瑋:告別不是說再見,而是陪你攜手走下去〉
沒有媽媽了的往後餘生怎麼過?

無論是沒有媽媽了,或是想到往後再也沒有媽媽的人生,該怎麼辦呢?光是用想的都不禁鼻酸,忍不住後悔沒有對媽媽更好一點。如果日子裡再也沒有媽媽的蹤跡了,家裡的一切都是觸景傷情,就連呼吸都會痛。如果在看文章妳正經歷著這樣的事,難過就放心哭,情緒需要出口!特別是經歷媽媽過世的大孩子或小孩子,無論幾歲都是無法承受之痛,心境將會是一場巨變。
媽媽過世女兒的人生就少了一個能夠分享心事的溫柔鄉,爸爸雖也同樣愛護,但能給的幫助始終與媽媽不同,媽媽對你的愛即便不再觸手可及,但絕對同樣不變。〈延伸閱讀:親子關係課題:每日保留 3 個與孩子培養親密感的時光,從小建立充滿信任的好感情!〉
誰說媽媽走了家就散了?
「媽媽走了家就散了」這句話絕對有問題,再一次聲明媽媽只是換個方式陪我們,更是在內心深處時不時帶給我們力量。媽媽走了家就散了這句話對爸爸來說,也絕對是過於不公!不論爸爸或媽媽都是同等愛待子女,「媽媽走了家就散了」這句話更正確來說,散的不會是家,而是我們對於生活的重心,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都該學會釋放情緒使生活再回歸規正軌。〈延伸閱讀:【告別】The Long Goodbye!國內失智症權威劉秀枝:「幸好,失智症狀是緩慢的,我們才能更珍惜守護。」〉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