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 2016 年里約奧運榮獲第五名,也是第一位旅日的臺灣柔道國手連珍羚,近幾年在運動圈屢屢締造佳績,不少原本對柔道沒興趣的觀眾,也紛紛被「圈粉」,她也不斷精進自我,期望 2020 年能順利進入東京奧運。
即便受疫情影響,東奧何時舉行還是未知數,但為了能在奧運上贏得更好的成績,連珍羚在這段期間,仍在日本過著自律的生活,持續每日的鍛鍊、反覆過著規律的日常。 她堅定地說:「奧運金牌目標不只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曾經幫助我、支持我的人。」
創造不凡前,得先經歷乏味平淡的練習

從小就喜歡運動的連珍羚,好似就是為了柔道而存在,小時候因為想逃避早自習,選擇一般女生都討厭的體育項目作訓練,她沒有想過如果當初沒有進入柔道的世界,現在的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延伸閱讀:當自我效能越高,自然能提升生涯適應力:「挫折天天有,但要懂得做自己的超級英雄」〉
日復一日的練習生活,多少有疲乏的時候,連珍羚始終不覺得厭倦。背後支持她的,不只是自我的要求,還有家人、國家和支持者的期盼,即便肩上的期許已超載,但她反而將這些壓力當成動力,督促自己不能妥協直至完成使命、突破佳績的那天。不管是一般選手,或是成為國手,除了目標更遠更大外,連珍羚面對比賽的態度始終如一,為了在每場比賽呈現最好的狀態,生活步調必須比一般上班族更規律一致,每日該做的訓練,她不曾懈怠,也不願妥協,這是她對比賽的態度,也是不愧對於自己與支持者的心念。
赴日學習柔道精華,在每場對戰中獲取養分

2010 年進入日本職業隊,是連珍羚柔道生涯重要的轉折點。雖然一開始來到陌生的國家,沒有家人陪伴,還要面對日本的選手高規格的專業、顯得自己毫無天份等心理調適,但她絲毫沒有一點畏懼,繼續為柔道奮戰,無論是與選手的對戰切磋技巧、體會柔道精神,或是當地教練所傳授給她的技巧,都是她在日本最珍貴的養分。

對於 2016 年的奧運賽事,就算未達自己的期盼,甚至於賽後萌生結束柔道生涯的想法,千百次的掙扎和拉扯,不斷地讓她捫心自問:「我還有辦法再走下一個四年嗎?」反之,她更清楚的是,心底終究無法棄下柔道,於是拋開挫折、迎接挑戰,再次邁開步伐一路走到今天。〈延伸閱讀:致停留在原地崇拜別人的你:比起自怨自哀,更該將羨慕轉為動力成就理想的自己〉
跳脫既定印象 從不同角度欣賞柔道

社會對男女的刻板印象,依然充斥著現今的社會,多數人認為女性力量很小,不適合柔道這種競技運動。面對如此的觀點,連珍羚不以為意,她語帶熱情地分享女子柔道的美感:「女性力氣雖不敵男性,但在技巧上,女性在柔道上的細緻動作確實是勝於男性的。」
此外,雖然少了男性的爆發力,但卻有堅強的忍耐力、持續力及專注度,這些都是女性在柔道上的優勢。連珍羚補充,在臺灣社會中,已慢慢感受到大眾對女性運動項目的詮釋已有了不同的見解,比起歧視,她體會到的除了尊重,也深信著自己是在從事一件很有「魅力」的職業。

談起柔道讓她著迷的原因,連珍羚謙虛表示這是所謂的「柔道精神」。雖然,柔道是需要和對手競爭搏鬥的比賽,但也因為有對手切磋,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明明是要打敗對方,但同時也感謝對方,這種衝突間蘊藏的情誼,也是柔道吸引她的關鍵因素。
無論未來走向,柔道之路沒有休止符

「沒有特別設限,覺得自己能打到 40 歲就會打到 40 歲」連珍羚輕鬆地說,也許是這份執著,讓她此時依然站在第一線,繼續為夢想耕耘,為臺灣柔道創下歷史奇蹟。〈延伸閱讀: 面對大起大落的人生,堅守不輕易服輸的態度:「成功,是屢經失敗後仍保有熱忱的能力。」〉

即使大半人生都被柔道占滿,連珍羚還是有另一層面的夢想規劃,她希望有朝一日能環遊世界,到世界各地遊覽,體驗不同的生活,並將柔道存於生命中,只是以不同形式表現,可能是將所學回饋給臺灣,又或者是擔任柔道教練、經營道館,把多年的經驗方針教導給熱愛柔道的人,傳承堅毅不拔的柔道精神。
能承受平淡無味的練習,無畏世俗的傳統眼光,扛起外界眾人的期盼,依然熱愛夢想,一步一步實踐完成自我的期許,的確不容易!編輯覺得,其實無論奧運得獎與否,在堅持夢想這項比賽上,連珍羚早就得到金牌了,聽著她熱切的分享,彷彿可以預見她在頒獎台上驕傲的笑容呢!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