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是這幾年相當火紅的心理學關鍵字,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長期處在被情緒勒索的環境之中,無論是華人親屬倫理的家庭關係,還是伴侶間愛之深,痛之切的相愛相殺,又或是利用職場權威操控的不對等上下屬威逼。
然而,當我們理解到自己正處在被情緒勒索的情況下時,又該如何逃脫這個枷鎖呢?這將會是本篇想要與大家分享的重點。
什麼是情緒勒索?我正在被情緒勒索嗎?

根據維基百科所編立的定義來看:「情緒勒索,意指一種在關係中不願意為自己的負面情緒負責,並企圖以威脅利誘控制他人的行為模式;它同時也是一個理論,主張恐懼、義務、罪惡感,是介於控制者與被控制者互動戲碼中,主要的人際溝通型態。」
因此如何判定是否正被情緒勒索?可以從自己的主觀感受來衡量,看看對方做了某件事,是否讓你感到恐懼害怕,甚至激起好像是自己必須做的義務與罪惡感。舉例來說,若另一半跟你說他不想活了,如果你離開他就要做出傷害自己的舉動;通常聽到這番話,便會讓我們心生惶恐,擔心自己成為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因而激起似乎必須留下來照顧他的義務,這就是典型的「情緒勒索」!〈延伸閱讀:婚姻核彈:動不動就情緒勒索,準婆婆的離譜行徑讓人分分鐘窒息〉
如何逃離情緒勒索?漸進式 3 步驟遠離被勒索的對待
Step1:試著找出行為背後的原因
想要逃離「情緒勒索」的威脅,首先必須看清對方這麼做的原因,當他正對你使出情緒勒索時,先暫停一步,釐清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希望達成什麼樣的目的?為了達成結果他做了哪些事情?了解了對方的套路之後,你就擁有了選擇權,可以決定要不要跳進去,要不要把這個勒繩套在自己的脖子上。
心理師周慕姿曾出版過《情緒勒索》一書,書中提及通常勒索者都會利用以下這 3 個手段來控制被勒索者的弱點,分別是:
1. 貶低你的自我價值感
2. 增加你的罪惡感
3. 挑戰你的安全感
Step2:改善自己的弱點

承上,通常容易被情緒勒索的人,都會具備幾種特質,如:個性自卑沒自信、習慣否定自己的價值、太在乎別人的感受、感性大於理性太多、即使說出合理的拒絕也會感到罪惡感等等。
這些潛在的自我價值養成都非一兩天的事,若你意識到自己的弱點,不妨多和他人(非勒索者)聊聊,試著從談話找出養成自己性格的源頭,並且有意識地去改變,或是也非常推薦大家多去看書、聽講座、交朋友,會發現原來人不一定只有一種活法,遇到同一件事也可以允許有很多種作法,很多時候眼界太小,才是侷限自己的關鍵。而讓對方知道原來你的弱點已經不是你的弱點,在多次行不通之後,可能有助於你獲得解脫。〈延伸閱讀:原來我很「可愛」:《自我肯定的奇蹟》學會尊重萬事萬物,我們都是生命的恩惠〉
Step3:畫出底線之後便努力堅持

最後,「課題分離」是拒絕情緒勒索的最終手段,如果在前兩步驟,能靠著與對方溝通及調整自己心態來解決,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但若是在幾經嘗試後都未果,那麼便需要考慮「畫出底線」。跳脫當事者的角度來看,眼下的這件事到底是對方的事還是自己的事,別再把對方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來義無反顧,因為長期處在被勒索的情況下,受傷害的絕對是自己,啟動劃清界線就像是幫自己打造一個安全的保護膜。
換言之,當你劃清界線時,就要記得堅持不要越界,否則形同自行戳破一手建立的保護膜,又再度被拉回被勒索的迴圈之中,且這也無異於告訴對方,你就是最佳的被勒索對象,不斷地屈服順從便會讓舊事一再重演。〈延伸閱讀:交往越久,越分不清愛和習慣的界線?回歸問題本身:創造意義感、找回感情的意義才是關鍵〉
情緒勒索這個課題之所以困難,就在於勒索你的人往往是親密對象,因為很在乎所以願意把對方擺在自己的感受之前。可是別忘了,犧牲不一定能成全事情的圓滿,真正愛你的人也不該以愛為名,讓你感到不舒服!願我們都能幫自己解開脖子上的勒繩,別再輕易被情緒勒索束縛。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