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或多或少都會面臨「離別」;告別學生時期,進入社會的大染缸、道別職場同儕,往下一個領域邁進、接受摯愛之人的離開,繼續勇敢過生活…無論是外在形式或內在牽動,「說再見」這件事,總是有那麼一點酸楚與不捨。
今(2022)年春天,由新銳導演李亘執導,王紅衛、莊麗真監製,實力派演員齊溪、謝承澤、牛超、邱天、宋寧峰、陳永忠領銜主演,金馬影后張艾嘉特別出演的《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以溫暖、慢步調的故事情節,淡然地詮釋「離別」。電影靈感來自導演李亘的親身經歷,將大學時期於東京郊區的淵野邊生活、工作時所遇到的點點滴滴,透過鮮明的人物角色,真切地反映當時的情緒感受和深刻回憶——相遇時,總以為時間還有很多、離別時,才發現我們有太多的話還沒有說……
離鄉背井的我們,在這裡展開新生活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整部電影以交換生李小李(謝承澤 飾)為核心,在淵野邊留學的一年裡,至中華料理店「南國亭」打工,和刀子嘴豆腐心的代理店長管唯(齊溪 飾)、視他為小弟的青木(牛超 飾)與兩位把他當空氣的師傅,以及同為交換生的老同學邱邱(邱天 飾),大家同樣離鄉背井的身分,串起來的「限定」情感,藉由日常瑣事,刻劃出細緻、悸動的感觸。
在真實故事中,確實有「南國亭」這家餐廳,也切實曾經有過這麼一群人。電影的主要角色,各個離鄉背井、遠赴異地,不外乎是為了增加視野、想追求不一樣人生這類的夢想,從一開始的冷漠到彼此一一敞開心房,究其原因,除了同國籍、同語言的共鳴外,一起生活、工作所建立的默契,促成類似「家人」的感情產生,由日常所積累的關係,往往比我們想得更堅強自然。〈延伸閱讀:30 歲左右,每天都在離別:不完美也依然一天過一天,踏著自己的步調前進〉
看似表面的融入,內心始終空虛無比

「我們都想逃離,卻始終困在原地。」劇中氣場堅強的管唯,過去因不想寄人籬下看人臉色,一直將申請到「永久居留權」視為人生目標,她努力工作、認真掙錢,相信有一天身為外地人的模子可以被打破,讓她能在淵野邊和所愛之人幸福地過一生。
然而,在地人「排外」的心態,哪能說改變就改變、說接受就接受呢?無論是管唯半夜與男友吵架,和鄰居隔空叫罵的戰火,還是南國亭師傅在電車上因身體不適被婦人認定是癡漢,都不難發現,社會上的表面歧視還是很嚴重。對比之下,所有角色在工作時的笑臉迎人和現實中所受到的對待,多半仍是令人失望且空虛的。〈延伸閱讀:現在開始練習「告別」:坦然面對失去所遺留下的悲傷,也是送給自己最美好的禮物〉
下個春天來臨前,也許不再會有也許

電影中有個特別的角色,是由金馬影后張艾嘉客串的老師黎莉莉,她無意間和學生李小李結緣,兩人互相訴說彼此的過去,共同用單純的角度觀察生活周遭的種種…就像短時間扶持的朋友一般,暫時將對方視為一起「品味孤獨」的夥伴。另外,青木對邱邱沒有說破的喜歡、南國亭熟客奶奶的離世、李小李與管唯最後道再見的場景…都將無法用言語道破的酸楚和無奈,細膩地呈現而出,似乎也讓觀眾以不一樣的角度「感受孤獨」。〈延伸閱讀:當人生成為一本書:翻閱《總有一天你會懂》,提前看盡每個成長階段的喜樂與哀愁〉
一年後,李小李起身回國,淵野邊的日常依舊運作,南國亭一樣每天開店營業,這些人、這些事,並不會因為他的離開而改變。也許,被改變的,是我們總算明白藏在離別後的寓意,以及也許不再有也許的生活,和也許不再有也許的關係。
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