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輕忽不得!一位入住產後護理之家的新手媽媽,沒有太多迎接新生兒的喜悅,卻因為擔心與婆婆的觀念不同將影響孩子未來的教養,甚至擔心先生夾在婆媳間左右為難,而開始哭泣、失眠。
8 成生產後媽媽情緒狀況多,約 1-2 周就恢復

大林慈濟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陳可家指出,約有 80 %剛生產後的媽媽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不易入眠、焦慮等症狀,通常大約 1~2 周就能適應這個改變;而有 15 %左右的婦女衍生為產後憂鬱症,會持續超過 2 周的心情沮喪、失眠、食慾不振、失去興趣、極度焦慮、難以專心、常常自責、甚至有輕生的想法,無法照顧嬰兒。〈延伸閱讀:高齡生產已是普遍現象!釐清孕期出血原因,做好安胎守則保護自己與寶寶的健康〉
產後身心改變,缺乏調適易致憂鬱

陳可家主任補充,造成產後憂鬱的原因很多,婦女在生產後由於雌性激素、黃體激素下降、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變化,加上難以調適身材體態變化,以及有孩子後生活方式的改變、經濟壓力、婚姻衝突、與婆家相處問題、缺乏良好支持系統等,在心理上輕則會出現產後情緒低落,重則衍生產後憂鬱症。(延伸閱讀:這世界對媽媽太嚴苛,誰能真心欣賞懷孕時的大肚蛙以及征戰過的印記?)
同理心引導情緒調適,快樂媽才有快樂寶

透過身心壓力評估,以同理心支持產婦的努力,幫助產婦認知調整適應新改變,及運用「呼吸放鬆法」來釋放壓力。陳可家主任說,坐月子期間的產婦心理是脆弱的,陳可家主任呼籲,不要對產婦有太多的指導性語言,應多給一些支持,減少產後憂鬱;建議產婦如仍然無法自我調適,一定要尋找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接受身心科門診的服務或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幫助。〈延伸閱讀:「當媽媽的樣子」是別人定義的應該!產後纖細敏感的妳,放過自己就能迎來快樂〉
主圖來源:Pintere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