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學編輯室:
在網路時代,我們更是動不動以「刪友」
拓展彼此的舒適圈,關係才能更長久

要克服關係中的差異處,就要先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圈」,在界限可以過得自在,在外就得面對差異、不得不妥協。彼此都願意跨出舒適圈,關係就有機會成長。
有的人無法忍受家裡沒有整理、亂七八糟,但有的人卻很害怕家中太整齊、一塵不染。這兩人都需要擴大一下舒適圈,彼此各退一步,相處起來才比較輕鬆。過些時日,彼此就習慣這樣的改變,可以和平相處,不再覺得無法忍受現況。舒適圈拓展後,兩人相處上就有更多空間,更能容納差異。
在拓展舒適圈時,要有明顯的作為,兩人關係才會更緊密、身心都愉快。讓步程度有限,甚至不願意改變,彼此就會為了差異點僵持不下。不斷讓步、犧牲自己的權益與需求,並非長久之計,關係中每個人都要得到適度的滿足,才能過得長長久久。如果只有單方面在妥協、學習改變,日子久了,難免會覺得忿忿不平,感情就會漸漸疏離。因此,解決差異、拓展舒適圈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改善過程中,經常自我評估,彼此的安全感與連結感是否消退。〈延伸閱讀:【人際關係食材論】常覺得自己格格不入嗎?那就加點調味料中和吧!〉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

不同類型的的關係所需的連結感不一樣。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關係,跟不同對象的連結程度有高有低。熟人、同事、家人、密友和伴侶,這些不同的關係可以按同心圓由內到外排列,越外圈所需要的連結感越低,就更能容許差異。
有些人會誤以為,就算跟不太親近的人,也需要合得來、有戀人般的連結感。他們總是以親密關係的連結感當作標準,藉以衡量其他關係的密切程度。有的人會跟自己的手足分享一些核心價值,坦率談論自己的想法和感覺,認為兄弟姊妹就應該心手相連。有的人會強迫手足跟自己站在同一陣線,如果不從就斷絕關係。事實上,每個人相處的磁場不太一樣,所以人際關係才有親疏遠近之分。
而且,人與人相處模式時時在改變,隨著時空環境不同,個人也會不斷成長。人們會走上不同的人生方向,關係會改變、也會結束。
有些人在關係疏遠時會批評、責怪對方,以致他們無法判斷,關係發展到什麼程度對自己以及彼此最好,最後執著在已不復存在的關係中。不論是伴侶或朋友,人與人在親密感消退時,自然都會有這種負面情緒以及抗拒態度。無論是要改變或結束伴侶關係,過程都很複雜,兩人都會變得很脆弱,對細節都很敏感,畢竟兩人長久以來投注這麼多感情,也產生某些依賴。因此,伴侶關係要經營得久又順暢,雙方要有共識,一起努力讓彼此合得來。不論做什麼決定,
都要以和睦相處為前提,而且不需犧牲個人的核心需求,也不能限制個人發展,彼此都能坦承以對,這樣的妥協才是有益的。
有時,我們難免會跟好友感情變淡、甚至鮮少聯繫。不過,我們常常以為是這段關係有問題,或是對方變心了。你有個超級好朋友,但現在不常見面。你不能接受感情變淡,還懷抱著罪惡感,覺得是自己沒有努力經營才會如此。然而,你之前不那麼常聯繫對方,就是因為內心也沒有想要維持關係。你違背自己的心意,強迫自己跟對方維繫感情、拉近距離,只是因為你不能接受關係逐漸疏遠,或是深怕朋友會受傷。〈延伸閱讀:練習告別人生每個階段:「各個時期的自己,都有可愛又值得讚許的地方」〉
感情變淡、失去一段關係,每個人都會難過。但傷心之餘我們也要了解,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朋友間感情變淡不見得是壞事。除非有一方不願意,或是溝通過程一直沒有達成共識,就不適合貿然改變關係。此外,衝突一直沒有化解,或是有一方沒注意到連結感在消失,都會導致感情莫名其妙變淡。
透過對方的眼睛,看見不同的世界

我們總是以為,共同點越多,就越合得來,連結感越多;相異處越多,兩人就越難相處、感情越疏離。不過,我們是受到社會觀念所影響,才會以為感情疏離是差異造成的。尤其在伴侶關係中,我們深信彼此的差異會嚴重影響感情,不除去的話一定會造成威脅。為了維持關係,我們有時否認差異存在或當作小事,卻不知道相處到底哪裡出了問題。舉例來說,你跟伴侶在反核遊行上認識,但你只是對那個議題感興趣,但對其他政治議題沒興趣;但你不想跟伴侶說實話,因為你自己也不願意承認,彼此的政治觀念確實有差距。
差異有時會造成感情疏離,畢竟我們很難理解想法不同的人,也不容易發揮同理心,但這兩種態度對於產生連結感卻很重要。你跟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時會意見不合,但你們互相理解,往後還是會討論和分享,繼續維持友情。不過,有些人在討論問題之前需要做好準備,得好好整理一下思緒,如果你沒有發揮同理心,嘗試理解他的作法,就會趕鴨子上架逼他開會,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自然就想遠離你。
實際上,差異會導致疏離,正是因為,既然興趣和喜好不同,一起活動的經驗也會減少,連結感自然減低。你喜愛登山健行,但伴侶不愛;伴侶喜歡參加文學朗讀會,但你喜歡參加財經講座。你們在某些領域不會有強烈的連結,除非有一方退讓配合,才會有共同經驗。〈延伸閱讀:30 歲後的斷捨離哲學:該丟掉的不只物品,還有對自己與他人的心理束縛〉
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會有差異之處,我們要常常練習接納它們,關係才會走得長久。當然,如果伴侶的舉止無理又粗暴,令人難以忍受,我們當然不會選擇繼續下去。除此之外,接納伴侶原來的樣子是最關鍵的第一步驟,不要批評對方跟你的差異之處,這樣彼此才能產生連結感和安全感。事實上,有些難以協調的差異處,只要能懂得欣賞和接納,就會變成優點。你比較時髦有創意,伴侶則是低調傳統,但與其批評她古板又守舊,換個角度去欣賞,就會發現她是實際又可靠的人;那些你以前不在乎的特質,現在則充滿了吸引力。
接受差異最好的方法是了解它,憑著著好奇心和同情心,就能真正認識對方,透過他的眼睛看到不同的世界。

主圖來源: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