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路上蜿蜒崎嶇,充滿形形色色的人和各式各樣的考驗在等著我們。
這條路上,中途總會有幾個「休息站」,在抵達下個停靠站之前,勢必會經過一段奔波,到站後休息一會兒,再繼續朝前方的目標邁進。在各個階段裡,我們努力追求夢想,不如意是十之八九的,但奇怪的是,人們多數喜歡回憶過去的點滴,姑且不論曾經是好是壞,確實都是屬於人生歷練的一部分。
告別童年,心裡的孩子永遠都在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回憶,也許是一個地方、也許是某個人,又或者是某種氛圍或味道。
此階段可說是人生最無憂、最單純的時候,即便天塌下來,一定有人會為你扛下,我們只需安穩地享受所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愛。離開童年,進入以課業、磨練一技之長為重的青少年時期,當下的叛逆也許會否定童年的無知,長大後再次回想,那般懷念反倒是你找回「初心」的絕對關鍵。(延伸閱讀:獻給曾經受傷的大人:「執著於擁抱著自己的傷痕,是無法從過去畢業的!」)
告別學業,讀書從來就不是壓力

大家肯定有過這樣的疑問:「念那麼多書有用嗎?」「以後我去買菜,會用到三角函數嗎?」學生時期最大的任務莫過於讀書或是充實自我技能,總有某些時候會自我懷疑,不了解學習的用意。
然而,等到你真的明白讀書的意義時,卻是在好久好久之後了。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藉由學業科目找出你的專長,並從與師長、朋友的相處中,模擬出未來在社會上的雛形,你會發現「讀書其實一點都不辛苦」,它可以說是「本分中」最輕鬆、最應該做的事了。
告別所愛,讓珍視之人永佇心中

出社會後,隨著年紀增長,那些存在於你世界中的長輩、長者,會一個接著一個與世長辭;那些你以為只會出現在戲劇中的情節,真實地上演在生活中,令人一時無法招架。
終究會明白:「生命有限,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的道理。」為了生活,你選擇逃避悲傷,不去接觸會使人睹物思情的事物,選擇自我療癒傷痛。失去親人、摯愛的痛苦是需要練習的,如何跟所愛用最好的方式道別,是成為一位大人後的必經課題:「珍視之人永遠活在你心裡」,這句話是萬分切實,絕不只是說說。(延伸閱讀:生命盡頭的課題:當身體變成靈魂的墳墓,該如何以最美的姿態與親友道別?)
身分告別,你比你想像中還要棒

走入職場,隨著環境改變、面對與不一樣的人相處、接受每一次的挑戰;遠離舒適圈,北漂工作、放下得來不易的感情、練習與親人辭別,可曾想過當初你所接觸的對象,某一天可能會換成另一個人用同樣的方法、思維看待你。
也許你成為了孩子的父母,也可能是同仁眼中身負重任的上司,正在因為身分的改變而感到茫然。其實,身而為人有一種本能,堅持與勇敢能夠讓我們在逆境中找到出口,沒有誰天生就會當爸媽、也沒有誰天生就是做老闆的料,正所謂「三天天註定、七分靠努力」,就是踏實的你朝理想前進的重要籌碼。(延伸閱讀:拒絕天天活在標準裡,作家葉揚寫下那些勵志「好媽媽文章」未曾提及的心事:「我就是愛得俗氣且全面的女人」)
不同的階段中,各自有我們必修的人生課題,當跳到下一個階段時,或許沒有辦法完成上一個階段的夢想。但是,看著一路走來的自己、熱衷於當下追求所想的自己,是否同樣值得被肯定、被讚賞呢?告別,是為了朝更好的自己前進,只要心無雜念,不論哪一個階段的你都是最可愛的!
主圖來源:《16 個夏天》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