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出版的《野火集》,收錄作者龍應台發表於中國時報副刊〈人間〉的數篇文章,譬如「生了梅毒的母親」、「幼稚園大學」、「不會鬧事的一代」等文,集結成這本經典社會批判集著,燎原之火般橫掃當時全台報章雜誌與書店,烽火點燃眾人意志,並延燒至今。
《野火集》中的批判觀念,如今已然成為日常聲浪,各式各樣的觀點都讓人習以為常。然而在當時民風純樸,略為保守的社會中,《野火集》無疑是人人心中的一大顆震撼彈,將平時敢怒不敢言的,全都引爆一轟而出。
餘波過後,為何在時隔近四十年的現代社會,龍應台的這本作品仍被視為經典,在課堂中一遍遍被誦讀傳承至下一代,更甚至下下一代?(延伸閱讀:閱讀,使我們更自由!獨角獸計畫創辦人李惠貞:讀書是一個認識自我,與世界開啟各種可能性的過程)
自省與思索的彌足珍貴

龍應台在序中說到,當時他將文章投稿至〈人間〉後,幾乎每每都有大學生拿到佈告欄上去張貼,就有讀者剪下兩三份送給遠方的朋友,或者中學老師複印十幾份作為公民課的討論教材,社區團體幾百份到處發放,龍應台自己的信箱更是堆滿了一把一把的讀者來信。這些在先前社會中相對罕見的文章確實像星火般四處竄燃燒起,龍應台卻感到納悶,因他認為「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這只是一個社會批評」,可許多人卻將之視為「勇敢」的舉動,只因這社會有太多明的暗的禁忌,讓人感覺草木皆兵。(延伸閱讀:改變人心的關鍵是「勇氣」!《幸福綠皮書》:「跨出第一步才有機會消弭別人對你的偏見。」)
這世界永遠缺一個說真話的人

「你為什麼不生氣?」讀完《野火集》後,在耳邊繞樑三日的一句叩問。面對社會大眾隱忍台灣人亂丟垃圾、黑心攤商事件、計程車不遵守交通規則等事件,龍應台直直逼問「為什麼不生氣?」而隱藏在問句背後的意思其實是,這些事應該要引起憤怒才對,沒想到只換來當時社會的哀嘆跟無奈。龍應台忍不住在文中質問:「你怎麼能夠不生氣呢?你怎麼還有良心躲在角落裡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以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為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讓,所以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破落大雜院……。」
《野火集》之所以受人喜愛,很大原因是它讀起來異常過癮,裏頭沒有一丁點靡靡之音,只有忍無可忍的實話,而這些實話,目的是為了吊出眾人反思與自省,批判與商討的能力。(延伸閱讀:職場上,專業知識只是基本配備:別當只出一張嘴的專家,將批評轉為有建設性的改善方案)
數十年轉瞬過去了,網路發達的臺灣社會,每天都有數萬則言論相互流竄、造成影響與轟動。人們學會說真話了嗎?或許這是只要人類社會還存在,就必須無止息去學習的課題。但至少,《野火集》已在眾讀者心中植入一股自主思考的火種,並期許它能橫跨世代竄燒,燃也燃不盡。
主圖來源:龍應台 粉絲專頁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