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鼓手》2014 年上映於美國,該片改編自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求學時期參加爵士樂團的親身經歷。當時團內競爭風氣激烈,樂團導師也相當嚴厲,經常用拳頭打著查澤雷的鼓大喊:「你一下子打太快、一下子打太慢,就是跟不上我的節奏!」,這段求學時期最常聽到的話讓人難以忘卻,也因而成為該片劇本創作的靈感。故事背景安排在紐約一所知名音樂學院,講述新生安德魯(麥爾斯·泰勒飾)一心想成為傳奇鼓手,於是日以繼夜練習,某天總算被校內高級樂團導師佛烈契(J·K·西蒙斯)看中,入團跟隨導師的嚴厲鞭策、拼命精進自我技藝的故事。
這是一部勵志電影嗎?或許是,但也不算是。在《進擊的鼓手》中探究更多的是,為了突破現有實力,人究竟能逼迫自己到何種程度?
不成功,便成魔

當夢想成為偉大鼓手的學生,碰上夢想培育新一代偉大鼓手的導師,這看似天生一對的組合將擦出什麼火花?雙方目標一致且契合,理想上應當是齣導生相互扶持,共創樂壇佳績的溫馨故事,但《進擊的鼓手》不玩這路線,導演選擇以劇情快速、精準前進,快速帶過中間片段,關鍵時刻再緩下來的方式,打鼓般忽快忽慢維繫劇中節奏,讓觀眾的情緒也隨之屏息、起伏。當安德魯總算進入學院最優秀的爵士樂團,擁有導師佛烈契的帶領,有那麼一瞬間,安德魯好像能夠看見夢想的曙光:只要持續刻苦練習,就能達到他想要的。
但,這並非那種勵志故事,好景不常,期望僅只一剎那,安德魯很快地發現佛烈契被稱作魔鬼導師的原因,並非單純因他嚴師出高徒,而是佛烈契真的就像個魔鬼般,在練習時大吼大叫、言語霸凌削弱學生自尊心,以及透過貶低藐視一切的方式來激發學生潛能。日子一久,沒多少學生撐得下去,不是喪志離開樂壇,就是鬥志被激勵地更加高昂──而後者在佛烈契的訓練生涯中至今未見過。因此,當好強又胸懷壯志的安德魯出現在佛烈契眼前,佛烈契也不付所望,給予他最強烈的精神折磨。(延伸閱讀:選擇背後所要付出的《灼人秘密》:當一切開始偏離常規,夢想值得犧牲到何種程度?)
好,還要更好嗎?

安德魯初次進入樂團排練,佛烈契便給他一記震撼教育:那位邀他入團時和藹可親、告訴他「我相信,你的出現是有理由的」的親切導師,在站上指揮台後已不復見,變成在台上砸椅子、拿鐵片往學生頭頂丟的惡夢。佛烈契為何如此嚴厲?安德魯多年來都抱有此疑問,直至後來兩人終於鬧翻,安德魯遭到佛烈契逐出樂團並開除學籍,佛烈契則因安德魯舉報其教學不當而遭到學院解雇。看似不會再見的兩人,幾個月後卻在一間小酒館中重逢,終於得以放下導生身分,隨意聊聊。安德魯問出一直以來心中的疑問:「難道你不怕你的嚴厲會勸退有天份的學生嗎?」,佛烈契長吁一口氣,告訴安德魯:「這世上再也沒有哪個字比『Good job.』還要害人的了,如果有人告訴你已經足夠優秀,你還會努力嗎?」(延伸閱讀:不是拼命犧牲才是努力,《工作,剛剛好就好》指引你吃好、睡好、玩好、工作剛剛好)
安德魯聽候恍然大悟,一席對話也讓兩人看似前嫌盡釋,歸於友好。然而,錯過的機會已不能重來,這也讓觀影的我們開始思考,優秀的定義何在,人的努力是否終能達到顛峰,又或者巔峰根本不存在?這是個無解的答案,每個人心之所向皆不盡相同,若總拿他人的標準來審視自己,或許也只會流於愈來愈迷惘的境地,畢竟對於何謂巔峰造極的詮釋也眾說紛紜,他人引以為傲用以激發天賦的開關,也許正是自我所不能承受以至放棄尋夢的枷鎖。(延伸閱讀:一定要符合社會期待嗎?年屆 30 她在結婚和夢想中,選擇了環遊世界)
《進擊的鼓手》並非傳統勵志片,它也無意勵志,純粹是藉由故事向觀眾們陳述一種事實:某方面而言,夢想的達成和過程是否順利並無絕對關聯,除了勤奮以外,還得加上天時地利人和。當技藝已經達到自認的足夠好,還能夠突破盲點讓它更好嗎?電影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因為每個人在其生命歷程中,都將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結論。
主圖來源:《進擊的鼓手》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