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職場,許多人都會經常性地面對一項問題:「究竟如何拿捏與上司溝通時的應對進退?」首先,日常談話應當最頻繁發生於被交付工作事項與匯報業務進度,此時的溝通重心應著重於雙方的問答間,當上司詢問時,條理分明地回答相關問題想必是基本功,然而也別忘記除了「答」之外,關於如何「問」,也是不可或缺的職場細節之一。
從問題就能看出你的思考邏輯

有時,透過問句就能稍微釐清一個人的思考脈絡,例如當上司交付工作事項時,若你關注、深入提問的是流程規劃、資源配置運用、此項目預計達成的目標、負責聯絡的窗口或期望完成的日期等,由於上述詢問的皆攸關工作本身且看似對細節有高度掌握,因此我們或許能夠快速下個結論:你能聽懂上司的交付事項並且清楚該如何完成。
即使這樣的結論很可能是錯的,就算你根本沒有把握、茫然於該如何執行,但卻也能夠在這樣的提問確認來回之中,塑造出上述形象,這也是為何「臨危不亂地問對問題」如此重要的原因,是相當好用的職場利器。(延伸閱讀:職場上,專業知識只是基本配備:別當只出一張嘴的專家,將批評轉為有建設性的改善方案)
釐清想透過提問得到的是什麼

發問的同時,也要關注自己究竟想透過提問得到哪些資訊的反饋。問一些具體實際且有助於想法碰撞的問題,不要問些無關緊要又或是自己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例如推託給其他同事,又或者不解釋理由就直說自己沒辦法,這會使你看起來像是一點功課也沒做、一點想法也沒有,即便你是無心的,但在忙碌且時間有限的上司眼中,你看起來也就會像是「無心的」,對工作沒有心的意思。(延伸閱讀:說錯話比不說話還糟糕!從生活、職場中常見的應對練習「換句話說」的技巧,維繫良好的人際關係)
這話貌似過於嚴重,但其實,只要在每次發問前都以「帶有目的性地想透過問題換取想得知的訊息」的心態,就能很輕鬆地避免上述誤會,除此之外你也能透過提問有所收穫,讓問題不再只是敷衍般地被提出,而是有意識地詢問。(延伸閱讀:「改變自己,才能發揮影響力」:透過《QBQ 問題背後的問題》,培養職場個人擔當)
拋出問題前,先想好透過發問想獲得怎樣的「End Goal」,除了節省溝通的時間,或許也能一定程度加速你的思考效能喔。
主圖來源:《明察小會計》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