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待人,人就如何待你。」人,是種感覺動物,我們隨都在洞察他人的情緒與想法,從而判定是否該與對方有近一步接觸。因此,若能當個有溫度的人,給予他人熱度與光芒,他人也會從而感受到你的溫暖,並將之反饋於你。
交談時望著對方的眼睛

與人談話時,若頻頻閃避與他人對上視線,又或是總直盯著地面或遠方,容易呈現出「緊張」、「沒自信」、「心不在焉」、「沒興趣」、「心虛」、「忽視」等不安的狀態,迫使對方也得戰戰兢兢地臆測你當下的想法。(延伸閱讀:別用害羞內向當藉口!面對職場環境,把話說好也是口袋必備的「專業能力」)
然而,這當然不是要你自始至終都「盯」著對方,那反而會顯得滑稽又壓迫,而是適時的給出眼神接觸並微笑。例如,在贊同他人想法時,若能直視對方的雙眼並給予讚揚,肯定比邊東張西望邊說話還有誠意,內容也會更有說服力。
聊天時將話題帶到對方

如何控管聊天時的節奏也是門學問,有時人在分享自身境遇或想法時容易滔滔不絕,一山還有一山高,一個故事講完還有一個故事。或許這些事真的很值得分享,但還是要考慮對方是否對此感興趣,若對方無感,那說話者覺得再有趣都沒意義,就像數學老師在台上振奮分享數學的迷人之處時,有些學生永遠無法領會。(延伸閱讀:平時將話題準備好:「在對方飢腸轆轆時送上飯糰」,就是建立好人緣的第一步)
倘若無法確認對方是否對話題感興趣,可以在話說完後善用三個字,那便是「那你呢?」將話題轉到對方身上,換他表示意見,如此對話就有了禮尚往來,在話題一來一往間,雙方才能夠對彼此更加熟識。
避免以自我為中心

以自我為中心有很多情況,像是不斷否定他人意見,認為自己的想法最好;又像是忽略他人的付出,覺得自己功勞最多;或者總將話題圍繞在自己身上,不給他人插話的餘地,或許這些行為是無心的,但無形中卻會讓人感到你是個不怎麼好相處的人。(延伸閱讀:有了面子輸了裡子?長大後會明白:「內心的充實比虛有其表的外在重要多了」)
其實,最廣為人知也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人盡皆知,卻難以達成。若能夠別那麼嚴以律人寬以待己,與對方站在相同陣線並多點同理心,就能避免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發生。
當個溫暖的人,其實並不難,僅須對他人多點體貼與關懷便足矣。畢竟在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是因為受過各式各樣的人協助,才得以挺過重重難關啊。
主圖來源:《愛的迫降》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