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安全感,大多取決於幼年時期,父母是否給予足夠的陪伴。有一些人,在童年時期未能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長大之後自然也就比較沒有安全感,這是可想而知的一件事情,我也在前面的文章裡面討論過安全感形成的過程。
既然如此,如果我們用統一的標準,很嚴苛地要每個人都要有安全感,如果分手就是沒有安全感一方的錯,那對於沒有安全感的人而言,是很不公平的,因為我們把他的成長脈絡通通給抹去了,只留下他是一個沒有安全感的人這個結論,並要求他為感情的失敗負起責任,我覺得這樣是太過殘酷的一件事情。
活在兩個人的世界裡面,不好嗎?

不過,我今天想要討論一個比較極端的案例。我曾經聽過一個案例,男女雙方交往之後,斷絕所有跟異性的聯絡,刪光所有異性的 facebook 與手機號碼,「你心中只有我,我心中只有你」,聽起來似乎是蠻浪漫的。然而,仔細深思,這背後其實就是不安全感的展現,為了防止任何的意外發生,因而將彼此緊緊纏繞再一起,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延伸閱讀:害怕失去所以總是緊緊握住?給焦慮依附者:獲得安全感的第一步,必須從自我深入的覺察開始〉
有些人或許會批判他們的作法太過極端,我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因為我是一個很熱愛自由的人,即便交往了,也會和異性朋友出去玩,當然也允許我的伴侶可以這麼做。我是一個不安全感很重的人,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在交往之後通常比較不會怕被劈腿,比較容易吃醋的,反而是在和對方交往之前,那段曖昧不明的時光。回到正題,當初我在聽到這樣的案例時,其實是覺得蠻反感的。
戀愛的界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

我有許多異性朋友也是如此,交了男友之後,就不再跟我聯絡了,因為男朋友限制他們不能跟異性聯絡;也有一些異性朋友是這樣子的,即便我告訴他們我和女友都有講好,但她們依然不願意跟我單獨出去,因為她們認為,如果跟我太親密的話,有可能會造成我女友的不滿,即便我已經說過我都和女友報備過了依舊如此。〈延伸閱讀:感情裡面,要維持多遠的距離,才是最恰當的?心理學專家:「這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對於這樣的情形,我起先也是不太能接受,我因為交了女友,或是女性朋友交了男友,我就失去一個很好的朋友,而其中一個朋友甚至是我在交往中曾經和她到外縣市去旅遊的朋友(當然是我女友同意的情況下,由此可知我和她的感情曾經是如此要好),對於這些界線,其實我還蠻難以釋懷的。〈延伸閱讀:每個人對「理想情人」的定義都不同!從心理看安全感:過度缺乏容易陷入不堪的情感〉
不過換個角度想,談戀愛的界線,本來每個人都不同,有些人選擇需要死黏著男友女友,不能讓他有任何外遇的可能,禁止他和所有異性互動,那麼這就是她們的選擇;我之所以選擇能在關係中和更多人互動,是因為我喜歡聽故事、喜歡閱讀不同的生命歷練、喜歡被不同人陪伴的感覺(畢竟我是個邊緣人嘛)。既然如此,我覺得重要的並不是去爭辯「需要一直有人陪,真的不好嗎?」而是去看到、去深思自己的決定,會為自己帶來怎麼樣的結果,而這個結果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如果妳希望的是緊緊黏在一起,彼此的世界裡只能有彼此,那就這麼做吧!站在個人的立場,我不喜歡這樣的日子,但對妳來說,或許這樣的日子會讓你安心許多。
主圖來源:Pinterest
本文由「 Psydetective-貓心」撰寫/部分圖片拍攝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