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啊!退休了就沒用了」、「老了就是這樣,要死了!要死了!」誰說老了就會這樣?
我們常常對老人有刻板印象,老人就是喜歡貶低自己,說自己沒用,說自己要死了,更常常喊這裡痛那裡痛,說自己人生沒希望了。
所以我們把這些事情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了老人憂鬱症的可能,導致老人自殺的盛行。
在《老人心理衛生與自殺防治手冊》中,可以看到許多老人自殺的概況、老人自殺行為與可能引起自殺的原因,還有對於老人自殺行為的防治。(按此下載:老人心理衛生與自殺防治手冊)
以下我們將介紹內容重點,讓大家利用三分鐘揭開老人自殺的神秘面紗:
A:在台灣,常見的是上吊、跳樓、農藥、溺水、刀割。

Q:老年人的自殺,男女有別?
A:老年族群與年輕族群狀況相似
- 女性常有自殺意念與企圖(70%)
- 男性有較高的自殺死亡率(60%)
〈延伸閱讀:放手的勇氣:家人病危時,急不急救的抉擇〉
Q:年紀越大自殺死亡率越高嗎?
A:老人自殺死亡率遠高於其他族群,以 2014 年為例:
65 歲以上(31%)> 45-64歲(20%)> 25-44 歲(16%)> 15-24 歲(5%)> 14 歲以下(0.1%)
其中又以 75 歲以上的族群自殺死亡率最高。
Q:哪些老人易出現蓄意自傷的行為?
A:
- 精神疾患,如重度憂鬱症、老年期妄想症等。
- 人格疾患,75% 自殺個案有較敏感、易焦慮、強迫性與依賴性的人格特質。
- 身體疾病,生理疾病導致心理症狀產生。
- 社會性因素,孤立的社交關係、未適當處理的悲慟反應等。

A:
- 社會關係孤立、社會資源薄弱者
- 常感到孤獨、無助、無望的人
- 配偶逝世
- 經濟能力喪失與貧窮
〈延伸閱讀:長輩不愛出門原來有隱情?心理師建議試試這 3 招,讓長者「有面子」地願意走出來〉
Q:獨居老人自殺率比較高嗎?
A:獨居老人與一般老人自殺的原因相似,但因為獨居老人社會支持薄弱,所以自殺死亡率較高。
Q:哪些老年精神疾病容易有自殺行為?
A:自殺老人中有 65%-75% 有精神疾病。
- 44-90%有憂鬱症
- 15-20%有妄想症
- 3-12%有精神分裂症

Q:哪些身體疾病跟老人自殺特別相關?
A:老年人若是罹患和疼痛有關的慢性疾病或重大疾患(如下),再加上有社會心理壓力,容易造成憂鬱症,而產生高自殺率。
- 癌症
- 腦血管疾病(如血管性憂鬱症)
- 慢性疾病(肺部疾病、失能)
Q:曾經試圖自殺的老人,再次自殺的機率會不會比較高?
A:約有 25%~50%左右曾試圖自殺的老年人,一年內會再次出現自殺企圖。
Q:老人自殺前會有什麼徵兆?
A:
- 整理、打包重要的東西。
- 將自己平日最心愛、珍藏的東西送人。
- 預先交代後事、探訪許久未見的親友、收集自殺工具(累積藥品、勘查地形)。
- 較常表達主觀的無望感、無助感與罪惡感。
〈延伸閱讀:長輩出遊問題多?別老是覺得不耐煩!爸媽期盼的只是一場與你的旅行〉
Q:老人自殺行為,可以預防嗎?
A:老人自殺行為通常都是有跡可循的,一旦注意到了,就適時轉介專業諮商,以及早預防悲劇的發生。

Q:老人突然主動談論死亡的議題,該怎麼辦?會不會真的去自殺?
A:在大多數的自殺個案,試圖自殺前會拋出求救或是希望獲得瞭解的訊息,而「談論死亡」正是其中之一。
約有 70% 的自殺個案在自殺前會向其親屬提及死亡念頭,但妥善處理的卻不到 20%,所以當老人有這樣的念頭時,我們應試圖去了解他的想法與行為,並適時轉介專業單位。
可用資源在這裡: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生命線:1995(要救救我)
◆ 張老師:1980(依舊幫你)
◆ 心快活心理健康平臺:
查查看家裡附近哪裡有資源➔ 點我點我
可以看看老人生病心理調適課程➔ 點我點我
主圖來源:stock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