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創業夢,但只有少數人認真去實現。我看過許多企業家朋友日以繼夜的衝刺事業,表面上成功,背後卻犧牲了家庭和健康,錯過了許多人生不可逆的光景。我不禁好奇「創業成功」是否只有一種既定的方向,雇用更多人、增加更多客戶,逼你越來越忙,忙到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富有」的真正意義。
很多人在追求「財富自由」的路上並不自由,本末倒置,被老闆、主管、員工、客戶推著走,這樣的隨波逐流也許換得別人口中的「財富」,但這樣的富有定義是否太狹隘了?這頭你雖賺到了錢,卻也失去其他更珍貴的東西,這樣的「富」算是完整的嗎?(以下摘錄自《一人創富》一書)
對於「財富自由」的看法

什麼是財富自由(FIRE)?就是“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簡稱,中文直譯為「財務獨立,提早退休」。財務獨立的意思是,你可以不靠別人發薪水給你,很多人就會說這是財富自由。但「自由」的定義因人而異,我甚至曾經說過它是一個「偽名詞」。因為如果你盲目追求財務自由而放錯了人生的重點,拚了命向前衝刺,無視一路上的風景,只為了抵達一個不存在的目的地,然而只是因為這個地方大家說你應該去,不是你自己想清楚而去的,這樣反倒失去了自由。也許英文的用字還是比較精準,財務「獨立」(independence)的意思就是自給自足、不依賴別人,它和財富「自由」有重疊的地方,但並不是 100% 相同。〈延伸閱讀:新手入門:先懂這 4 個理財思維,再來談投資!〉
「退休」是融入當下的生活

再來說「提早退休」這個觀念。我認為退休不是所謂的「一刀切」,人到了六十或七十歲就不再工作,我堅決相信那是過時的觀念,退休這個字必須在這個世代(至少我的心裡)被重新定義。
什麼是退休?我認為退休應該「融入當下的生活之中」,假設退休的意思是「過你想過的生活」或「有錢去過你的生活」,那為什麼不直接融入現在的日常生活裡?為什麼要等到六、七十歲才去做?
打個比方。你打開一個排骨便當,最想吃的部分是那塊排骨,那為什麼要先吃其他難吃的配菜,最後才去吃排骨呢?你為什麼不把排骨配著其他菜一起吃,一口一口的吃完便當呢?我認為「退休」就是那塊排骨,不要把它放到最後,要把它平均分配。生活有喜有悲、又快樂又痛苦,你想過怎樣的生活,現在就去過!你想做什麼事,現在就去做!因為,不一定有以後。
如果你沒有想做的事,不知道你想過怎樣的生活,那麼就算六、七十歲拿到退休金,也不會讓你覺得比較快樂。你依照傳統價值觀努力達成「退休」,卻不知道退休後要幹嘛,因為你打從年輕時就不知道。人需要工作,需要壓力,因為完成工作、克服壓力會帶來快樂。如果退休以後不再工作,也沒有興趣,其實就是看著電視機坐著等死。你的排骨都臭酸了,等於活了大半輩子,你完全沒有享受到。你曾經以為精彩的退休生活,到了當下才驚覺沒有這回事,等於白活了一輩子。〈延伸閱讀:別把賺來的錢當成自己的!韓國風行的「儲錢月曆」,讓妳一步步脫離貧窮的月光族〉
財富自由的三大原則
講到財富自由,它的三原則:賺多、花少、理財 ── 我認為這裡面其實有個陷阱,就是三者不是同等重要。我的分配會是 80:10:10,「學習賺錢」是八成重要!當你很會賺錢,再怎麼花錢也不會變少,因為你賺錢的速度夠快,快到可以 cover 一切消費。所以我會把八成的時間、精力、腦力全部投入「賺錢」,而不是花在省錢上。理財固然很重要,但你再會理財,沒財可理也是白搭。「生財能力」才是全面性的、最基本的,投資理財只是其中的一環,你付費請專家來幫忙都無妨,這樣你再怎麼笨還是可以理財。
另一個生財的重點是,不僅賣現在,更要賣「未來」。這裡的「未來」有兩個觀念,一個是你賣的商品很有未來性,所以讓消費者買到賺到,你可以幫他們「生財」(而你當下生財)。另一個是,你自己的未來很有發展性,想像自己一定會越來越棒,跟你沾到邊的人都會越來越好,所以他們跟你買東西,就像是跟未來的賈伯斯買一段關係。相反的,對自己未來沒信心的人,賺錢就會很困難。〈延伸閱讀:「存錢」是保值的第一件事 !想清楚再買,小心錢就這樣不見了!〉
賺錢無疑是一種技能,沒有人天生就會賺錢,跟學習任何技能一樣,我們藉由觀察、學習、練習、試錯,最後變得上手,再融入呼吸中,培養出商業頭腦和手腕。假設你要學鋼琴,必須把手指放在琴鍵上,常常去接觸鋼琴;如果你學攝影,要常常拿起相機,常常按下快門。當你彈錯了,照歪了,別人可能會笑你,但你知道自己才剛學,沒關係,我就爛,你無視這些意見,繼續彈、繼續拍。若把場景換成賺錢呢?你會如此豁達,不在意別人的閒言閒語嗎?希望你可以。
圖片來源:遠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