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何謂「Googleyness」嗎?這項單字最初出現於 Google 前人事副總裁 Lazlo Bock(拉茲洛.博克)的書籍《工作守則》中,包含 Google 想營造的企業文化在內,也是 Google 於挑選人才時所看重的準則之一。Googleyness 並無一套標準的解釋方式,但拉茲洛.博克仍點出了幾項較符合 Google 職場文化的人格特質:
享受樂趣(enjoying fun)

在《工作守則》中,針對「享受樂趣」這點的解釋只有:誰不會(享受樂趣)呢?幽默精準地闡釋了「找出工作的有趣之處」是工作中最基礎、必備的能力。
聰慧並謙虛(a certain dose of intellectual humility)

「It’s hard to learn if you can’t admit that you might be wrong.(無法承認自身錯誤會使學習變得不易)」是《工作守則》中對於此項人格特質的註解。聰明的確是職場上無可或缺的技能,讓我們有足夠的知識處理問題,然而過多的聰慧很可能會使人們自滿,進而引發自大的性格,還要兼容謙虛的態度,才能與他人圓滿共處。(延伸閱讀:在任何領域都要保持謙虛:「身為而人的率真謙遜,就是真實自信的來源!」)
嚴謹自律(a strong measure of conscientiousness)

「We want owners,not employees.(我們想要的不只是員工,更是負責人)。」拉茲洛.博克建議大家比起當個純員工,更要試著與公司站在同位置,並肩思考。這種模式有助於在講求多樣性的企業中釐清自身定位,如此,才能夠清楚明瞭自己對公司的責任所在,並以此作為準則,達到嚴謹自律。
在不明確的環境中感到自在(comfort with ambiguity)

對於這項特質的說明,《工作守則》解釋如下:「由於我們也無從得知這項事業將發展到哪,且確定 Google 的方向確實需要處理內心的諸多模稜兩可。」這項其實算是多種特質的綜合體,若要能在不明確的環境中感到自在,就必須同時具備親和力、善於溝通、懂得調節壓力、洞悉能力、匹配環境的工作能力等條件。(延伸閱讀:肯定自己從來都不容易,他 29 歲脫離上班族:「能一直陪你走下去的,永遠是那不願放棄的自己」)
有過趣味或膽識過人的人生經歷(evidence that you’ ve taken some courageous or interesting paths in your life)

這點其實滿有意思的,套用在不同人身上想必會有不同種解讀。若將拉茲洛.博克講述的話放入考量,能使我們更加理解為何這項條件也是 Googleyness 的一環。
他說:「我們花在工作上的時間比生活中其他任何事情都要多,工作經歷如此令人沮喪又缺乏人性是不對的。」這句話或許已解釋了為何 Google 會將有趣的生活經歷視為重要人格特質,若沒有生活,人便沒有了創造力與樂於挑戰的勇氣。(延伸閱讀:化不可能為可能!Digi Space 共創空間總經理 Cori 推動「虛擬產業」 Make dreams come true)
Googleyness 雖然被認知為 Google 的內部工作守則,但其實當中的許多特質都極具人格魅力,很值得套用於各式職場中啊!
主圖來源:Pixabay@fauxels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