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每日確診新增破 6 萬名,親友確診、甚至一家皆確診的狀況時有耳聞。急診室大排長龍,居家視訊診療仍在磨合,醫療量能吃緊。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陳宥達醫師呼籲:「Omicron 仍以輕症居多,雖傳染力強但只要先做好防備、不須太恐慌。」目前輕症案例中最讓患者不適的症狀,以發燒、喉嚨痛為主,醫師進一步分享:「除預備退燒、止痛藥外,臨床經驗許多病患可能因喉嚨疼痛嚴重影響進食意願,導致營養不均、保護力下降,影響恢復、拖延病程,因此喉嚨噴劑或具藥效的喉錠建議備足!此外,關鍵營養素,如維生素A、C、E與鋅等,能幫助提升保護力,除了日常須留意補充、輕症患者更不可忽略。」
疾病共存趨勢難擋 研究證實:高劑量維生素 C 可降低染疫風險

國外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感染急性期體內維生素 C 會下降,且併發敗血症時,更會大量減少,治療時需補充常人 20-30 倍用量,幫助穩定病況。陳宥達醫師說明:「維生素 C 本身就可以抗氧化、抗發炎,進而提升體內免疫力,預防上吸呼道疾病。」維生素 C 的補充在各地輔助染疫治療(包含亞洲)都有一定成效,可以減輕 COVID-19 患者的炎症並降低死亡率,醫師建議日常可以多挑選維生素C含量高的芭樂、奇異果、柑橘類水果補充所需的營養素。〈延伸閱讀:【辦公室健康】近一周破萬例!家醫科醫師鄭名琁公開防疫秘訣,處處避開病毒威脅〉
提升保護力從日常做起 關鍵營養素補充「每日適量」更有效

陳宥達醫師指出,無論希望避免染疫、或是輕症在家希望早日康復,平日提升自身保護力非常重要。除了維生素C外,其它如維生素A、D、E 和鋅等關鍵營養素也須留意補充、注意營養均衡。醫師說明:「雖然沒有直接研究指出鋅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但鋅對於免疫細胞發展很重要,若缺乏可能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尤其是肺炎)的風險。而鋅補充劑或含片也常運用於治療感冒或呼吸系統疾病。
研究發現,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時,若補充足量鋅,可以縮短病程、減少病毒數。」此外,醫師也提醒,營養素補充足量即可、勿盲目躁進,每日適量、均衡補充,才能達到效益。〈延伸閱讀:為孩子建立優質的防護網:3 種人氣食材攝取+3 種營養保健品補充,啟動身體的保護機制〉
四大重點兼顧輕症照顧 同時防範家人染疫

「與病毒共存」是個必然卻不容易的方向,各國也仍持續面臨挑戰,英國 3 月開放後,確診人數較 1 月高峰攀升四成,其中許多醫護染疫。因此,輕重症分流、共同預備對抗疫情十分重要,對於兼顧輕症照顧與防範家人染疫,陳宥達醫師分享四大重點:
1. 居家備藥不可少
2. 防疫清消要做好
3. 營養均衡別忘掉
4. 心情放鬆更快好
陳宥達醫師進一步提醒:「許多確診病患除了高燒超過 40 度外,喉嚨腫痛得無法說話、進食,咳嗽咳到心肺欲裂是最常見的狀況,因此建議事先預備喉嚨噴劑、或具藥效的喉錠,有助於舒緩症狀。」若家人確診,醫師建議同住者除戴口罩、勤洗手外,應留意多消毒門把、並每日以 1:99 稀釋家用漂白水(以 10 毫升漂白水混和於 1 公升清水內),擦拭桌面、地面,尤其無法單室隔時時,廁浴清消需要更留意。〈延伸閱讀:疫情時代忙碌不堪、抵抗力夠嗎?藥師提出職業婦女最需要的 5 大營養素,再忙也別忘寵愛自己、保有好氣色〉
醫師提醒,營養均衡、保持自身保護力、做足準備後,當面對確診,更需放鬆心情迎戰,別過度憂慮,影響睡眠與恢復。
主圖來源:Pexels @Polina Tankilevitch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