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聽聞有人說「人活著需要的是生活,而非只是生存。」生活與生存兩者間的分際何在?最常見的分法是:生存只求「活著就好」,生活則會期望自己除了活著以外,還要「活得有價值」。人要如何活得有價值,似乎無論從何角度探討都會略顯抽象不實際,畢竟每個人對於有價值與否的判準不盡相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若要能夠投入生活,就必須先有生存的餘裕:因為人必須先好好活著,才有餘力去追求更多價值。
有選擇的叫生活,沒選擇的叫生存

雖不願面對,但我們確實是活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金錢」作為一種資源交換媒介,讓人們必須每天汲汲營營,只為了獲取足夠錢財好供養自己與家庭。在這樣的社會規則之下,幾乎每件事都繞著生計旋轉,朝九晚五的工作日、精進專業的假日進修、通勤時閱讀的技能書等。
即便當中有些屬於自身興趣,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部分都是為了生存所做,能將生活中的興趣融入為了生存而做的工作,是連帶的幸運與實力。有更多情況是雖然不滿現狀,卻因為諸多考量而難以跨出腳下的關鍵一步,只好持續只能維持生存的狀態,沒有餘裕去經營自己想要的生活。(延伸閱讀:找尋丟失的生活:30 歲開始,我走慢了周遭的風景,試著拼湊出完整的自己)
跳脫悲觀情緒,選擇得靠自己創造

相信肯定有人那麼想過:為何這社會的規矩如此複雜,為何非得要「做些什麼」才能安身立命?確實,若能毫無罣礙,不受束縛的活著,或許也是件滿舒服的事情,但是,正因為有了這些遊戲規則,才讓人的生命更加豐富,也因為每個人生來需要面對的課題皆異,才有了創造與努力的空間。(延伸閱讀:比堅持更難的,是放棄:「請在放棄的理由中,找出讓生活更好的方式。」)
因此,若不甘於只能夠求溫飽的生存,何不試試孤注一擲的努力,開創新局面,讓自己去嘗試各式各樣不同的領域、學習從未想過自己能學會的技能?當你開啟這一步以後,即使可能難以短期間見效,但因為你用熱忱與規劃將日子過得豐富,單純的生存也就漸漸有了生活感,一種真正由自己開拓生命的生活感。(延伸閱讀:綁架時間計畫:厭倦被工作與瑣事瘋狂追趕,3步驟讓自己瞬間找回生活感!)
生存與生活,你想要選擇哪一種呢;又或者,你甘於用哪一種方式度日?讓我們用最無愧於心的樣貌活著,善待自己的時間吧!
主圖來源:《艾蜜莉在巴黎》劇照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