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有產前衛教就沒問題?
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召集人楊聰財說,產後憂鬱症無法靠「想開」就好,產前衛教恐怕也無法全面預防,但是可以讓媽媽和家人知道,如果發生這些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一定要快就醫,可以請精神科專科醫師,也可以請教自己的婦產科醫師,他們也會幫忙轉介給專精看產後憂鬱的精神科醫師。
要注意以下這類型的媽媽,比較容易有產後憂鬱症發生

1. 新手媽媽
第一次當媽媽常會擔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從人妻,加上還要變成孩子的媽媽,可能還要照顧其他家人,過度擔心自己可能無法勝任這些的角色。〈延伸閱讀:拒絕天天活在標準裡,作家葉揚寫下那些勵志「好媽媽文章」未曾提及的心事:「我就是愛得俗氣且全面的女人」〉
2. 神經質性格
本身個性就很容易神經質的人,生寶寶後會更加擔心,任何事情都可能被視為「問題」。
3. A 型性格(冠軍性格)
屬於 A 型強迫性個性的人,因為自我要求太高,如果覺得自己在處理孩子和家事的時候不順暢,又或是懷孕及產後身體變胖無法自我控制,容易產生自我認同失衡、失去自我價值的狀況。
4. 懷孕時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懷孕的婦女容易疲累、容易熱、流汗、身體不適,做事情也覺得身體沉重很難做到過去能做的事,如果沒有得到家人足夠的支持,會容易造成媽媽產後擔心沒有人可以幫忙她。
家人支持是除了吃藥以外最重要的

楊聰財說,產後憂鬱症除了需要藥物治療,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傾聽、陪伴、帶動」是很重要的支持因子,要仔細聽媽媽們的抱怨,她們說餵母乳很累、睡不飽、沒體力,是真的很累,嬰兒每兩小時就要喝一次奶,媽媽的時間完全配合寶寶,休息的時間很破碎,體力很難負荷,需要有家人幫忙分擔照顧;陪伴她,讓她知道自己脆弱的時候先生、家人都會陪在她身邊支持她;帶動她正向思考,她憂鬱不想出門、不想動的時候要帶動她正向思考,帶著她往陽光處走。
產前檢查時,應該就要進行產後憂鬱的衛生教育,雖然衛教無法預防產後憂鬱症發生,但可讓媽媽知道如果自己有這些現象,不要忍,一定要求醫、要正確用藥,才能更有效控制。〈延伸閱讀:產後憂鬱冷不防襲來,名模林可彤靠「產後尺碼健身操」找回 26 腰和愛自己的能力!〉
吃這些可能有幫助:

產後憂鬱症目前沒有很強的證據可以靠補充什麼東西來預防,不過因為目前認為產後憂鬱症是因為體內的各種荷爾蒙驟降的劇烈變化有關,有些研究論文認為以下食物有幫助改善憂鬱,對產後憂鬱也有幫助:
1. 多喝鮮乳
鈣質不只有助保護骨質,也是調配血管、讓肌肉運作順暢、輔助心臟跳動、穩定神經興奮、安定精神,防止失眠很重要的元素,孕婦多補充也能增加自己和寶寶的健康。
2. 補充香蕉等含色胺酸食物
香蕉含有豐富的鉀,除能有效穩定血壓、及肌肉痙攣以外,鉀可保持正常心肌收縮的協調作用,使神經肌肉興奮性維持常態,同時,香蕉和香蕉皮含有頗多 5- 羥色胺及合成 5- 羥色胺的物質,能使人心境變得愉快,有助防治憂鬱症。〈延伸閱讀:憂鬱有時、快樂有時,最健康的心理狀態:「你不必逼自己快樂」〉
3. 地中海型食物
地中海型食物不僅是可以保護心臟的食物,也被認為是「快樂食物」,尤其建議攝取以魚肉為主的蛋白質、大量蔬菜和堅果類,婦產科的研究就曾建議,孕婦和產婦的飲食中要攝取富含Omaga-3 的魚類,有助預防產後憂鬱症,如果不吃魚,從堅果種子類得到亞麻油酸也有不錯作用。而蔬菜水果富含葉酸、含有維他命 B2,及 B12 和鐵質等,都對產後憂鬱具有預防及改善的作用。
執行編輯\Hovis
核稿編輯\NiNi
主圖來源:Pintere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媽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