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我的眼睛旁邊最近開始長這個耶!」年輕女孩指著眼睛周圍的小凸起,露出困擾的表情。尤其目前 COVID-19 肆虐,大家都戴口罩,臉的上半部更成為注目焦點;有人說,這種小顆粒是「脂肪粒」,與保養品有關。事實上,這種眼周小顆粒,屬於皮膚組織增生。
汗管組織增生造成良性腫瘤,多出現在眼周

纖維組織增生的良性小腫瘤,多在眼睛四周、脖子、乳房下、腋下等皮膚皺摺處,除遺傳和皮膚老化,過度摩擦(如化妝、揉眼睛)和賀爾蒙變化(如懷孕、肥胖)也會刺激生長。
而膚色、粉紅色或略帶透明的小顆粒,是真皮層的汗管組織增生造成的良性腫瘤,常出現在眼眶四周,尤其是下眼瞼;主要成因是體質,好發於青春期後的女性,隨年齡而增大或變多,可用雷射去除,之後可能會再生長。〈延伸閱讀:告別秋冬皮膚乾燥:6 個保濕「神物」,快速養成清透自然的女神肌〉
粟粒腫與毛囊無關,較大可以針挑破
至於粟粒腫小小白色顆粒,看似白頭粉刺,實際上與毛囊無關。這是皮脂腺的油脂和角質無法代謝,在皮膚表面形成凸起,分為原發性(跟體質有關)及續發性(過度摩擦、水泡或傷口癒合後形成)。發生於任何年齡、性別與新生兒。雖沒有研究報告指出眼霜或保養品會導致眼周長出小顆粒,較大的粟粒腫可用針挑破、擠出內容物,太小可用雷射去除,有時也會自行消失。〈延伸閱讀:怎麼保濕都不夠?冬天皮膚乾燥好困擾!皮膚科醫師:都是吃了這些東西的緣故!〉
眼周小顆粒非保養品所致,扁平疣擦保養品無法根治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邱足滿醫師指出,醫學上並沒有「脂肪粒」這個名詞,美容業者若指出因使用不當的保養品,如眼霜或者護膚品太滋潤,並不符合事實。因為保養品是透過保養成分讓皮膚健康、美觀,主要作用在角質層或淺層的真皮層,而息肉、汗管瘤、皮脂腺增生、眼瞼黃斑瘤、小汗腺汗囊瘤與粟粒腫等,都是真皮層問題;黑色丘疹皮膚病是增厚的表皮;扁平疣則是表皮的病毒感染,都「不是」化妝品、保養品可以解決。〈延伸閱讀:無添加≠無刺激性?日本美容專家揭露保養的 6 大錯誤迷思,用錯方法當心皮膚越來越糟〉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