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靜謐的田間小路,我和友人騎著單車前往廢棄的遊樂園。想去石頭公園拍照已經很久了,終於有機會能夠踏上這塊曾經繁華的樂園。
沿路上,一塊塊農地陳列在狹路的兩旁,離開台北,終於能夠沉浸在冬日的陽光中,一甩陰鬱的天氣,享受剛剛好的溫度。
攝影,是留下足跡的一種方式

踏入石頭公園,荒蕪的土地帶著一股歷史感襲來,大門口一進去,便是黨國時代的蔣公騎馬像,沿著遍布泥沙的土地往前走,終於來到了遊樂設施區,停駛的軌道列車懸在半空中,旋轉木馬斑駁地沉睡著,鏽蝕的摩天輪反射著日光,這裡曾經繁華,但如今卻換上了另一種色彩。〈延伸閱讀:生存與生活,你最想用哪種姿態活著?用創造和努力打破現況僵局,開拓自我的新境地〉
兩組攝影團在公園裡遊蕩,我們避開人群,找到無人的遊樂器材拍攝,這些遊樂設施全都比我還要老,帶著歷史感的味道,特別讓我喜愛。
作為一個攝影人,最怕的便是沒有人為自己攝影,總是要不厭其煩地教導他人相機功能與拍攝角度,才能勉強獲得一兩張自己想要的照片。好在這次同行的友人也是攝影人,才能讓自己的足跡得以在公園裡被保留下來。〈延伸閱讀:窺探法國人浪漫:將「走路」視為尋求人生意義的媒介,回歸自我將幸福緊緊守護〉
照片,能化剎那為永恆

從 9 年前入手單眼以來,快門數早已破十萬,我特愛這種廢墟風景,歲月洗滌的痕跡,讓人與景呈現強烈的對比。以前是誰來過這裡了呢?他們又到哪裡去了?就像是每次看到古早的黑白照片,都不禁感慨,原來這些逝者也曾在這世上活過。〈延伸閱讀:獻給曾經受傷的大人:「執著於擁抱著自己的傷痕,是無法從過去畢業的!」〉
人們的容貌會變,會老去、會凋零,但照片不會,照片忠實地呈現著這個人當時的容貌,記錄著我們曾經存在過的事實,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已遺忘了你,你依舊曾經在這世上活過。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住家附近的景物就一直不斷在變化,對已逝的母親而言,圓山兒童樂園曾是動物園的所在,淡水線鐵道曾是貫穿台北到北投的重要交通樞紐,我卻只能從照片裡看到母親曾經生活過的地景;而對現在的孩子而言,要和他們解釋我的兒童樂園不是你的兒童樂園,也是難以言喻的一件事情,他們的童年回憶在士林科博館旁的新兒童樂園,而我的則是在圓山站旁的舊兒童樂園。
不過短短 10 年、20 年的生命差距,我們的童年記憶竟有如此大的差異,想要尋找那些片羽流光,只能從夢的深處裡挖掘,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在夕陽將落之際,我們告別了這座廢棄的遊樂園,總有一天,這座樂園的存在也會埋沒在歷史裡吧?新的事物會來,舊的事物會去,而新的事物終究也將成為舊的事物,物換星移,肉體凋零。
但至少我們曾經活過。
本文由「 Psydetective-貓心」撰寫/拍攝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