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近期升溫,政府持續延長三級警報,出門都必須戴好口罩。但口罩到底怎麼戴能夠最安全又徹底?編輯幫你整理了口罩戴法、如何丟棄、口罩更換頻率等資訊,守護台灣就靠大家一起做好防疫!
1.如何戴口罩最保險?

衛福部一直都有宣導到底如何戴口罩比較安全,以下四個步驟請記妥:
1.開:打開包裝並檢查口罩是否有破裂或缺陷,一般設計為有顏色為外層,此面朝外,且鼻樑片應在最外層上方。
2.戴:將兩端鬆緊帶掛於雙耳,鼻樑片固定於鼻樑上方,口罩完全攤開拉至下巴,若必要可打結調整鬆緊帶長度,維持臉部密合度。
3.壓:雙手食指均勻輕壓鼻樑片,使口罩與鼻樑緊密結合 !
4.密:可透過鏡子輔助或觸摸確認口罩是否正確配戴,包含內外側、帶子鬆緊、鼻樑片方向及形狀。
2.口罩拿下來後怎麼處理?

除了好好戴口罩外,如何正確「脫口罩」也很重要,才不會使病毒意外入侵體內喔!因為許多人會脫下後卻隨手放在桌上、或直接丟到垃圾桶,甚至摺好放在包包裡準備明天再用,然而若不知道如何「脫口罩」、如何「丟棄口罩」!這樣一來口罩不僅白戴了,一旦經手觸摸到「有病毒的口沫」可能更危險,讓病毒有機可趁。提醒大家,戴著口罩時,不要在摸口罩的表面之後,再去接觸口鼻 、揉眼睛、或是身體的其他部位;另外也要注意,在脫下的時候,儘量不要接觸到口罩的表面,而要拿著口罩的耳掛(或橡皮筋)丟棄,切記要馬上洗手消毒。〈延伸閱讀:預防新型冠狀病毒:除了口罩、酒精外,醫師提醒「這樣」提升自體免疫力為根本之道!〉
3.口罩要怎麼丟棄比較好?
在感染區工作的醫療人員,用完的口罩都會丟棄在加蓋的「感染性廢棄物」垃圾桶,若是一般民眾到醫院去探視有潛在呼吸道傳染病的病人,也應該要比照辦理喔!若是一般外出後,則建議回家後拿著口罩的耳掛,並將口罩由外向內摺好並丟入垃圾桶。丟完後記得一定還是要用肥皂、洗手乳清潔雙手。〈延伸閱讀:勤洗手、戴口罩預防新冠肺炎!從生活落實,降低接觸病毒的風險〉
4.口罩多久換一次、更換頻率?

很多人會問到底口罩多久換一次會比較好?像醫院護理師可能 4 小時換一次,那一般出門在外到底多久換一次好呢?衛福部豐原醫院急診室主任林技政表示,戴口罩是為了減少飛沫感染風險,而一般外科口罩只要碰到水、分泌物或髒汙就應立即更換喔!此外,即便外觀乾淨,使用 6 至 8 小時也一定要換新的。除此之外,以下情況也必須立即更換口罩:
1.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呼吸況困難時)
2.口罩有破損時或毀壞
3.口罩與臉無法密合時(無法通過密合檢點時)
4.有血漬或體液噴濺於口罩上時
5.曾使用於隔離病房或病患接觸,因為該口罩已被污染
6.若為含有活性碳口罩,口罩內有異味時
5.口罩可以重複使用嗎?
醫療口罩是設計為一次使用的,而且在反覆操作下,口罩的結構有可能會有人眼無法辨識的變形、扭曲、破損或防水層失去效用。因此不建議口罩重複使用喔!〈延伸閱讀:長時間戴口罩導致痘痘爆發!皮膚科醫師分享保養秘訣,告別腦人的月球表面〉
6.病毒已變種,要 N95 才有效?

很多人因為目前疫情逐漸變嚴重而詢問是否必須要改戴 N95 才有效,答案是不用喔!其實只要勤洗手、戴好醫療用口罩、使用酒精消毒就可以囉!
文章出處:ShopBack 部落格/本文內容由 ShopBack 現金回饋網 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