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新創熱潮湧起,社會新鮮人在初出茅廬前或多或少都曾猶疑,究竟自己是該選擇新創公司,還是大企業?一般來說,大環境對於如何選擇這兩者,通常會以「偏好穩定有規律,就選大企業」以及「熱愛挑戰與自由,就去新創」等類似的二分法來界定。但事情真有這麼容易嗎?顯然不是,否則新鮮人們就無須在求職時糾結了。新創公司與大企業的特徵差異固然重要,但在思考自己究竟要啟程於哪種環境前,建議先確認以下兩個問題:
猶豫這兩者的當下,你有選擇嗎?

這其實是滿基本的考慮面。通常,當我們出現左右猶疑不定的情況,多數時候是表示眼前有諸多選擇,而礙於種種理由當下只能擇一。但,若你仍處於評估階段甚至尚未投遞任何履歷,掙扎該如何抉擇兩者其實就是個假議題,因為「你還未收到任何一間公司的 offer」。
或許有人認為,要先充分了解自己適合何處再進行投遞,減少誤投的機會,然而這項擔憂是建立在「百投百中」的情況下才成立。也就是說,假設在你評估過後,認為大企業名聲響、福利好、環境穩定,挺適合目前的自己,但卻沒收到任何工作機會,那麼新創或大企業何者適合自己或許就不是現階段你需要擔憂的事項,因為你還未同時握有兩者門票。(延伸閱讀:「在職中努力,待業時精進專業能力」:好還要更好不是口號,是職場求生之道)
你對新創與大企業的了解,是純粹標籤或詢問過後的答案?

再者,雖然新創與大企業各自的特點與差異四處都是,乍看之下是個通則,但每間公司風氣與文化不同,他人的分享經驗可以做為選擇參考,卻不能一體適用於所有相似產業,譬如 Google 雖然是大公司,但你會說它與新創公司相比之下較不自由、步調慢、缺乏挑戰性嗎?答案大概是不會。
若當下兩難無法產出定論,也可以試試詢問有經驗的前輩、學長姐,或者多去參加相關說明會、新創嘉年華等,從這些管道獲取的答案與資訊,都會比私下猜測來得快速、具體。(延伸閱讀:「你為什麼想要這份工作?」:用「這兩個」問題,幫助自己快速釐清職涯展望)
任何決定,都應該要是深思熟慮與全面了解後的洞見,如此一來,才有可能達成最接近內心展望的權衡。(延伸閱讀:「成就,是由一次次目標的達成累積而成」:設立工作上欲達成的目標,賦予努力系統化的意義)
主圖來源:Unsplash@brookecagle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