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求職前後,都會有各階段可能面臨的難題與困境,譬如求職前遍尋不著條件與期望相符的職缺;又或是求職後想要轉換工作內容,卻因為技能無法銜接而難以跳脫原先環境等狀況。種種情形都是職涯中需要被克服的挑戰,跨過了才能邁進下一步,這時就必須在事先做好準備,減少過程中的迷惘不安。
你的一技之長夠「長」嗎

這世代的工作環境之所以讓人不安,除了產學間並不總是銜接得很好,更因為雖然市場上的工作選擇看似玲瑯滿目,卻有大半的職務內容都很雷同,並且取代率高。雖然取代率高所指並非這職務誰都能勝任,但離這意思也不遠了,現今許多職務只求先跨過入職「門檻」,等上崗位後再從實務累積經驗,慢慢把刀鋒磨利。(延伸閱讀:What is「Googleyness」?藉由認識 Google 企業精神,強化個人的職場人格魅力)
久而久之,除非職務本身看重特有專業能力或學歷,否則在這樣「從做中學」的環境中,經常是「我會的技能別人也會」。這時一項技能就不能只求「會」就好,必須要不斷精進,才不會讓自己淹沒在人才海之中。
在待業時彌補在職中審視到的不足

通常,都要等真正進入職場後,有了主管或前輩們能夠參照,才能察覺自身技能有所不足。這是個好現象,除了更激勵自己努力外,也加深日後想精進的方向與目標輪廓。(延伸閱讀:「找到工作前,先找到自己」:準備求職前,你應該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倘若能力所及,能在工作時就一邊吸收一邊調整方向是最好的;但若是步伐過快難以跟上,也可以於在職時先記取不足之處,等待業的空窗期再騰出完整的時間好好學習精進,為下個工作做準備,讓職涯中的每個階段都有所成長,而不是空轉了一圈後才發現自己又繞回原點。(延伸閱讀:「成就,是由一次次目標的達成累積而成」:設立工作上欲達成的目標,賦予努力系統化的意義)
待業時精進自身所長,其實是種選擇,而非職涯中的必備選項。但若你真的對目前正從事的工作內容感到有趣,想不斷向上探索是很自然的心情;而如果你沒有這種心情的話,或許也可以考慮在待業時什麼都別做,把原先習慣的工作模式與型態放掉,好好利用這段期間認真探索,究竟自己對怎樣的工作環境與職務有興趣,又或者你為了什麼而努力。
copyright by shar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