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歲的林小姐,有兩個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因為經常腹脹不適,至診所檢查赫然發現卵巢有 6 公分的腫瘤,趕緊至醫院就醫。檢查後發現罹患卵巢癌,且癌指數將近 500,三軍總醫院婦癌科主任王毓淇,立刻安排手術,並於術後接受化療,接著以 PARP 抑制劑作為維持性療法,至今快 2 年,癌指數都低於 10,恢復良好。
卵巢癌發現 7 成為晚期 難治癒易復發

卵巢癌為女性癌症第 7 名,每年新增 1500-1600 多人,且發現時 75% 都為晚期。王毓淇主任解釋,子宮頸癌、內膜癌會有出血的徵兆,大部分可以在早期被發現,卵巢癌無法以抹片進行預防篩檢,也沒有明顯症狀,通常腹脹就醫時多為第三期之後。更值得注意的是,卵巢癌很難治癒,研究顯示有 70% 在 3 年內都會復發,且一旦復發,終究會復發,每次復發時程也會越來越接近,平均存活期約 40 個月。〈延伸閱讀:有細紋、黑斑就顯老!皮膚科醫師分享肌膚抗老秘訣:做好防曬保濕、吃對的食物找回紅潤自然美肌〉
治療走向精準個人化 BRCA基因突變者標靶延復發

目前治療採複合式療法,先以手術盡可能將腫瘤切除乾淨,再搭配化學治療,但因為高復發率,現臨床會再以標靶藥物(血管新生抑制劑、PARP 抑制劑)進行維持性療法,也就是延長無疾病存活期,延緩復發時間。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在卵巢癌首次治療時使用,能夠抑制腫瘤血管新生,阻斷血液養分供應,與術後化療併用,預防癌症復發機率。
另外,近年來癌症走向個人化、精準治療,目前已發現若 BRCA 基因突變,將會有 20~40% 機率罹患卵巢癌。王毓淇主任指出,全台約有 10~15% 左右患者具有 BRCA 基因突變,這類型患者使用 PARP 抑制劑成效出現突破,也為醫界及患者帶來新曙光。〈延伸閱讀:腹痛、頭暈、脾氣差…生理期前總是苦不堪言?婦產科醫師:「罪魁禍首是『經前症候群』」〉
PARP 抑制劑納健保 手術化療後接續維持性療法
目前已有 PARP 抑制劑納入健保給付,只要是 BRCA 基因突變、對一線鉑金類化療藥物有反應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在手術、化療後,可接續使用作為維持性療法,盡可能避免復發。卵巢癌罹病年齡平均 50 多歲,但近年來也有年輕化趨勢,王毓淇主任提到,若有家族史的年輕患者,就極有可能為 BRCA 基因突變,建議可以進行基因檢測。
現在因大環境影響、飲食精緻化、平均壽命延長,罹癌人數逐漸增加,但王毓淇主任建議,若罹患卵巢癌不用過於害怕,現今治療手段進步,精準醫療可以明確針對個人提供幫助。即使化療有任何不適,也建議要與醫師討論,千萬不要逃避治療,醫師可以減低劑量或是給予輔助藥物,只有配合醫囑,才能遠離疾病威脅。〈延伸閱讀:發生率為女性癌症第一名!粉紅 10 月,共同攜手防治乳癌〉
主圖來源:Pinterest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健康醫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