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前若感到焦慮,該如何調適或緩解,好讓過程不再膽戰心驚?提案前的焦慮,有可能是來自於沒有做足功課、擔心無法招架對方提問而出現的焦慮;也有另種情形是已經做好準備,卻在提案會議開始前感到強烈的不安全感,因而產生的焦慮。針對兩種不同情形,也許可個別嘗試以下方法調適。
做足功課再上場,緩解焦慮也安定相關人士的心

提案要成功,除了要有足夠明確的企劃目標、可行方案、數據佐證等線索,還必須使用這些線索來說服相關決策人士採用,才有可能將方案佈達下去落地執行。提案的本質,其實說穿了就是要「說服對方、讓對方安心」,並且需要在提案過程中不停幫對方建立信心,才能放心地點頭同意。
因此若能夠在提案前先將預期效益、預估成本、預計花費時間與人力、對比標準、KPI 等相關數據都先擬定好,架構愈清晰可見,給人的不確定性也就愈少,相對地能夠一定程度減少焦慮。〈延伸閱讀:提案好想一次過!善用結論先行的「金字塔原理」簡報溝通法,事半功倍加強「過關率」〉
做足準備上場後還是緊張?停止過度腦補恐懼

另一種情況是明明提案前已做好萬全準備,甚至背了稿、將可能會被提出的疑問都預設好並擬完回應方式,卻還是在提案前止不住地擔憂,擔心會被挑戰的問題自己沒有準備到、擔心有人準備看自己笑話、擔心雖然有萬全準備但方向錯誤,擔心這擔心那。
其實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對未知的腦補想像造成恐慌,針對這種情形,或許可透過平時努力練習消除心理戒備來克服,例如不要總是覺得他人等著看自己笑話、或是透過詢問同事來獲得一些相關的反饋,並透過落實這些反饋來創造安定感。也可以試試在提案前想一個會感到安心的想法,說服自己面對這場提案。〈延伸閱讀:擔心踩雷而不敢向主管提出建議?試著改變心態和語氣,改善你的發言焦慮〉
提案前焦慮是必然的,表示是以認真且擔心失敗的心態去面對,但物極必反,建議還是要努力調整心態,才不會因為過度焦慮而表現失常哦。〈延伸閱讀:為什麼職場上無法暢所欲言?學會職場必備說話術,讓溝通暢行無阻〉
主圖來源:xFrame
copyright by share99